上課隨筆:有效課堂教學的追求

上課隨筆:有效課堂教學的追求

上課隨筆:有效課堂教學的追求

在新課程課堂教學面前,我覺得至少有幾個問題值得老師們深入思考:有效的課堂追求什么?何才能幫助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

 

今天的課程改革對老師們來說,其實就是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精心設計和搭配課堂流程,使學生們自覺自愿地、充滿愉悅地完成學習體驗過程。過去,我們總是用學習結果帶來的成功或利益來教育孩子們,殊不知過程中的快樂對他們來說,甚至比結果更加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更重視學習過程,孩子們在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體驗?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如果過程中的困難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將累積成為學習障礙,從而令學生徹底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用這樣的視角來觀照課堂教學,我們就會更加注意“什么樣的知識最有價值?如何教授這些知識才更有意義?”課堂教學就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或灌輸,而是在深入了解學生基礎上的精心設計和不斷生成。老師們也會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還有一個一直以來被忽略的問題——有差異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的觀點來說,知識歸根到底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會的。要實現(xiàn)有效的引導,即“從教對到教會”的根本轉變,教師必須清晰準確地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以及最合適的引導方式,比如,擅長聽覺型學習的孩子,同擅長視覺型學習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大的差異,封閉的、單一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發(fā)展要求,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花費相當?shù)慕洑v來了解和研究學生,以不同形式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好地詮釋了教學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從單純地注重教,到教和學的統(tǒng)一,從通過教來促進學,再到以學定教,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應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課堂從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舞臺變成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舞臺,教師的角色也從“演員”變成了“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