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智慧地對話

師生智慧地對話

師生智慧地對話

 
紀  實
    教學計算連續(xù)退位減法2000-538時,考慮到學生剛剛學習了計算403-127,已初步掌握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我就放手讓學生試算,再請一位學生板演,并講解他是怎么算的。一切順順當當、風平浪靜。接著讓學生分析今天學習的2000-538有什么特點。學生小飛第一個發(fā)言:“連續(xù)退位減法?!睂W生小純發(fā)表了她的意見:“被減數(shù)的個位、十位、百位上都是0?!睂W生小宇接著說:“這道題像你昨天說的,有三個”窮光蛋“?!保ㄗⅲ呵耙还?jié)課學習計算403-127時,學生形象地將被減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比喻為“一般人家”,把十位上的數(shù)0比喻為“窮光蛋”,把百位上的數(shù)比喻為“大富豪”。)學生小雪的發(fā)言更風趣:“這道題是一個‘大富豪’遇到三個‘窮光蛋’。”在學生發(fā)現(xiàn)題目特點之后,我繼續(xù)問:“你認為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學生小媛的發(fā)言一語中的:“十位上是9-3,百位上是9-5?!痹诖嘶A上我簡略地進行小結。至此,這道例題的教學應該說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緊接著,學生小嫻的發(fā)言打破了平靜,她把作業(yè)本遞給我:“賁老師,這道題可不可以這樣算?”我一看,小嫻是這樣算的:
                   1999+1
                 -  538
                ____________
                   1461+1=1462

    也許剛才全班學生試算時,小嫻就這樣算的,只是我在巡視時沒有發(fā)現(xiàn)?!安痪幸桓瘛钡乃闶斤@示了她不凡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我立即調整原先安排的教學計劃,請小嫻同學向全班介紹她的算法與想法。全班同學一致認可她這種把退位減法轉換成不退位減法的可行性與獨創(chuàng)性。

    在學生閱讀教材時,我讓學生記下他們各自理解、掌握或創(chuàng)造的算法。

    下課之后,學生小文交給我一張紙,紙上寫著:
                         2000-537=1462
                   2000                   1999
                 -  538                 -  537
               _________              _________
                   1462                   1462
    
    小文的寫法有差錯,但有閃光點。分析小文的算法,是從小嫻的算法中得到了啟發(fā),要將退位減法轉換為不退位減法,把計算2000-538轉換為計算1999-537。小文,一個非常調皮的男孩,上一學期,他的數(shù)學期末考試成績是全班最低的。我知道這是激勵他的最好時機,讓他回家再想想并作修改。第二天,小文在作業(yè)上給出了正確、簡潔的寫法:
                          2000-538=1462
                              1999
                           -   537
                          __________
                              1462

    數(shù)學課上,當小文向全班同學介紹完他的算法后,我感覺全班的掌聲從來沒有今天這么熱烈,小文從來沒有今天這么“神氣”。

    我又鼓勵小嫻、小文把他們的算法整理成文,投寄給《小學生數(shù)學報》。兩個月后,《還可以這樣算》、《也可以這樣算》兩篇文章同時在《小學生數(shù)學報》的一個版面上發(fā)表出來??粗埂⑿∥募拥臉幼?,看著全班同學興奮的眼神,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這些學生中,將有更多的閃耀個性、充滿創(chuàng)造的“算法”產(chǎn)生,將有更多的“思維成果”與更多的人交流、共享。

分  析

   接納——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觀點,接納奇思妙想,包括接納錯誤。從建構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各種觀念,都是他們依據(jù)所具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建構的產(chǎn)物。即使是“錯誤觀念”,也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的認識方式所造成的。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構成了與科學家的觀念(即所謂的“標準觀念”)相平行的另一類“替代觀念”。接納錯誤,要善于用“慧眼”與“機智”辨識、發(fā)掘隱藏在錯誤之中的“真金”。

    欣賞——欣賞是對對方最高層次的肯定,它傾注了具有時代精神的人文關懷,在欣賞的過程中,對話各方實現(xiàn)精神的相遇相通。對學生的欣賞,首先要還給學生表述他們想法的時空,讓每一位學生都“暢所欲言”。如在上述教例中,我讓學生閱讀教材時記下他們的算法,這是學生與教材文本的對話。學生的算法應該與教材中的“相提并論”,教材中應該留下學生的思維印記,學生應當成為教材的“編寫”者。其次還要想方設法擴大學生想法的“影響力”,讓學生得到更多人的欣賞,盡可能地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如上述教例中給學生的算法命名,鼓勵學生撰寫“小論文”以及薦送有關報刊,都是欣賞學生的一些舉措。

    對話,是平等的、真誠的、創(chuàng)造的,它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shù)學教學閃耀著人文的光芒。對話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運用智慧去面對很多事先無法預料的新問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種持續(xù)的智力操作,集教師與學生的智慧于全程。

    1.對話——著眼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知識為目的,把知識的獲得、技能的形成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甚至唯一目標。知識是預定的,結論是固定的。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都很鮮明地以知識為中心和目的,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書轉:教師“教教科書”,學生“學教科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教師教完教科書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完教科書就算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對教科書中的知識懂了沒有,學生最關心的是自己對教科書中的習題能否順利解答。知識成了目的,成長與發(fā)展被置之腦后。如上述教例中,學生掌握了2000-538的算法,能正確計算,便大功告成.小嫻、小文的算法實乃不和諧音符,按傳統(tǒng)教法,對這兩種算法如此大做文章似乎是畫蛇添足。小嫻算法的出現(xiàn),即便教師不用“這樣做不規(guī)范”的棍子打死,往往也是以“這樣做也可以,我們還是用書上的算法”委婉地拒絕學生獨樹一幟的算法。至于小文的算法,那基本上是會被“什么亂七八糟的”而扼殺在搖籃里。學生獲得了規(guī)范的“算法”,卻失去了設計算法、放飛思維的機會。

    教學是為了什么?為了人。人的發(fā)展是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與核心,致力于人的發(fā)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對話過程中,教師以“知識”為載體,尊重\接納、欣賞每一位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領域的發(fā)展,還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對話過程中,學生被“喚醒”、“激發(fā)”和“升華”,他們從被動世界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自身主動的建構--獲得知識技能,提高智慧能力,完善主體人格.

    2.對話——改造傳統(tǒng)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是天經(jīng)地義的。曾有調查表明,“課上,同學們有無發(fā)表與老師不同意見和想法的機會?”45%的小學生回答“沒有”或“很少有”。以教學2000-538為例,如果教師在教完例題后反復出題讓學生演練,就知識的接收效率來說是高的,但忽略了學生其他各方面的需求與發(fā)展。在這樣的數(shù)學教學中,有太多的機械、沉悶與程式化,缺乏生氣、樂趣和對好奇心的刺激。

    教學方式的革命,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有積極情感的投入,都有內在動力的支持;使數(shù)學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預設走向生成,充滿了無窮的可能性,洋溢著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與魅力。在對話過程中,教師更關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生活背景。因為對話要實現(xiàn)雙方認知視界的溝通、匯聚、融合,而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生活背景構成了他們學習的認知視界。教師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思維過程與思維方法,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學生學得知識的機制不再是理解-記憶或記憶-理解,而是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正如華東師大鐘啟泉教授所言:“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之中創(chuàng)造的?!?br />
    3.對話——追求師生共同成長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這一隱喻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教師作為蠟燭 ,不僅要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與學生“教學相長”;在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要光彩照人。

反  思

   數(shù)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學生發(fā)展的同時,教師自身也得到發(fā)展。對話教育理論提出者、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說:“真正的教育不是通過‘甲方’為‘乙方’(A  for  B),也不是通過‘甲方’關于‘乙方’(A abou B),而是通過‘甲方’與‘乙方’一起(A with B),以世界作為中介而進行下去的?!痹趯υ掃^程中,教師與學生都在改造自己。雙方進行著平等的交流,真誠的溝通,有很多東西在對話過程中從彼此身上汲取而獲得,對各自的認識偏差,不斷地加以克服和矯正,即雙方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攜手同行。正如弗萊雷所說:“通過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及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過程負責。”教師與學生不再是垂直關系,而是水平關系;教師不再是教學的統(tǒng)治者,與學生一樣,成為對話者,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巴獠繌娂印钡慕處煓嗤南?,要使教學過程順利地展開,需要教師更為藝術的控制;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素質。教師需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重新給自己定位、“充電”,因為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技藝提出了挑戰(zhàn),對教師禁錮的思維與行為帶來了沖擊。對話的表征是“互動”,對話的過程是“互惠”,對話的結果是“雙贏”,教師與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共識、共享、共進。集師生智慧對話的數(shù)學教學是智慧的。

    克林伯格認為:“在所有的教學之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作用的對話是優(yōu)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睌?shù)學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數(shù)學教材這一“教學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

    教師、學生、文本之間進行著動態(tài)的對話。這種對話的內容既包括知識信息,也包括情感、態(tài)度、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對話的形式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言語層面的交流,而是指對話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與碰撞。

    長期以來,“師道尊嚴”使得教師在精神領域居高臨下,學生匍匐于講臺之下,彼此都無法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對話缺乏“生態(tài)條件”。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要構建對話的機制: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欣賞。

    傾聽——傾聽是廣義的,可以聽其言,可以觀其行,也可以思其想。對一話雙方需要營造安全而自由的氛圍,“走近”對方,“走進”對方。教師要努力解讀學生,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深入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積極捕捉學生的各種想法,有時還要憑借“教學敏感”幫助學生把“口欲言而不能”的內容表達出來。如上述教例中,小文最初呈現(xiàn)的算法,盡管有錯誤的,但教師通過“呵護”與“等待”,迎來了正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