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鏡子中的數(shù)學的教案 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鏡子中的數(shù)學的教案 教學設計

小學數(shù)學鏡子中的數(shù)學的教案 教學設計

鏡子中的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和具體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xiàn)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jīng)歷探索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fā)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鏡面對稱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征。

教具準備

鏡子、一些文字、圖形、時鐘等。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fā)現(xiàn)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wǎng)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問題:“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現(xiàn)象?”(照鏡子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xiàn)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xiàn)象的特征。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shù)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到“王”字,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

(1)    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4)    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么?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并認真觀察,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子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第(3)題:

(1)    觀察課文插圖。(機靈狗的判斷對嗎?)

(2)    猜猜現(xiàn)在是幾時?

(3)    實例驗證:取一時鐘,將其調至7時正,時鐘背對學生舉起,取一面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讓學生觀察,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后將時鐘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是7時。

(4)    分析: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特征。

(5)    練一練:教師將時間調到3時正,讓學生從鏡子里觀察,想現(xiàn)在是幾時?然后反轉來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yè)。(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第1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1)    讓學生按題目要求試一試。

(2)    把鏡子所放的位置畫出來。

(3)    說一說,這條線是什么。

2、實踐活動。

(1)    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的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    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四、作業(yè)設計

1、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整個圖形是什么,再畫出另一半。

 

 

 

 


2、從鏡子中看到的左邊圖形的樣子是什么?畫“√”。

 

 

 


                      (   )   (   )        (   )

五、板書設計

鏡子中的數(shù)學

《猴子撈月》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一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正個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