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七:傳統(tǒng)形式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七:傳統(tǒng)形式的借鑒與創(chuàng)新
首先是對傳統(tǒng)結構形式的借鑒。
民間童話的結構類型大都較為固定,比如有三段式、夢幻式、歷險式、奇遇式、尋寶式等等。這些定型化的結構模式經常為童話作家所運用,把它移植到現代童話的創(chuàng)作中。比如張?zhí)煲淼耐挕秾毢J的秘密》運用的就是夢幻式的結構方法。王葆在夢幻中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寶葫蘆,可寶葫蘆在滿足他各種愿望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無窮的煩惱。在夢醒之后,他終于明白了不勞而獲的害處。王銓美的《睡在扁擔上的小熊》(《娃娃畫報》90.10)用的則是典型的三段式的結構方式:小熊出門旅行欲住旅店,挑三揀四總不滿意,最后天完全黑了,小熊再無挑選余地,只能屈居在狐貍旅店的柴房里,靠著自己的扁擔呼呼大睡。一而再,再而三的三段式故事發(fā)展,不僅將矛盾沖突步步推向高潮,而且使整篇故事充滿了濃郁的趣味性。
第二,是對傳統(tǒng)類型化人物與意境氛圍的借鑒與模仿。
民間童話中的人物大多有固定的類型,比如“公主”、“國王”、“王子”、“灰姑娘”、“三兄弟”、“兩姐妹”、“女巫”、“魔鬼”等等。同時,時代背景與時間地點也大都不確定,而往往泛指“在某某王國”“某個小山村”或者“從前在……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在……國家……”等等,形成了民間童話特有的固定模式,讓人一聽便知這是民間童話。那么當這些特有的模式被借用來創(chuàng)作現代童話時,你就會有一種似乎是在欣賞傳統(tǒng)童話的審美感覺。比如武玉桂的《公主的貓》和《方臉盤兒和圓臉蛋兒》(《娃娃畫報》93.7/91.3)就非常出色地借鑒了這種模式,人物與意境氛圍都與民間童話類似:《公主的貓》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沒有貓的國度里”,人物是“公主”“國王”等等;《方臉盤兒和圓臉蛋兒》故事背景是模糊的,人物則是傳統(tǒng)的“老公公”、“老婆婆”。然而,在傳統(tǒng)氛圍中,故事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卻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充滿了濃郁的兒童情趣。
第三,是對傳統(tǒng)“小道具”的借鑒。
民間童話往往借助一些具有神奇魔力的“小道具”為核心來演繹故事。如《白雪公主》中的“魔鏡”;《阿拉丁和神燈》中的“神燈”等等。這些具有神奇魔力的“小道具”一旦被用于現代童話的創(chuàng)作中,那么也一定會使現代童話染上了神奇的魔力。比如楊楠的《王七開餐廳》(《娃娃畫報》93.8)借用的就是傳統(tǒng)“小道具”式的“魔鍋”和“魔鏟”,來演繹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的現代主題。王七憑借“魔鍋”和“魔鏟”開餐廳發(fā)了大財,但山上的動物卻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于是動物們聯合起來,救出了被抓的小動物,毀了“魔鍋”“魔鏟”,迫使王七餐廳關門停業(yè),從而拯救了更多的野生動物。正是巧妙地借助了“魔鍋”“魔鏟”這個傳統(tǒng)的“道具”才使得現代“環(huán)?!敝黝}寫出了新意。
傳統(tǒng)童話的表現形式和技巧還有很多,它們對現代童話的創(chuàng)作具有廣泛的運用價值。但對傳統(tǒng)形式的借鑒立足點永遠在創(chuàng)新上,而不是單純的模仿,其中內容的新穎獨特是創(chuàng)作的關鍵。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三:童話的虛與實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五:變形與童話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八:誤會法與巧合法的妙用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九:單純明快的敘事方式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一:童話創(chuàng)作的思維訓練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四:懸念與童話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六:“小道具”與童話
- [童話知識] 童話創(chuàng)作技巧之二:怎樣從生活中吸取童話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二:以擬人為主體的童話形象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三:單純明快的敘事方式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特點之一:融進幼兒心理特點的藝術幻想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的改編之一:主題明確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的改編之二:脈絡清晰
- [童話知識] 幼兒童話的改編之三:語言生動
- [童話知識] 童話廣播劇的童話屬性之一:幻想
- [童話知識] 古典童話形象的美學特征及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