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疑導式教案設計
《狼牙山五壯士》疑導式教案設計
《狼牙山五壯士》疑導式教案設計
魏培興
古人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個“疑――思――學”的讀書順序,揭示了學生求知規(guī)律,也啟示我們教師要把“疑”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去。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巧設疑問,以疑激學,讓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學中疑,是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談談我是怎樣運用這個“疑”字來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
?。ㄒ唬┰O疑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課文通過五壯士的英雄事跡,贊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抗戰(zhàn)到底的堅強決心和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壯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個“壯”字。因此,教學時可扣住這個“壯”字進行設疑。
新課伊始,在揭示課題時,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從《狼牙山五壯士》這個課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人物)
2.為什么不用“戰(zhàn)士”,而用“壯士”?五壯士“壯”在哪里呢?(造成懸念,激發(fā)興趣)
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地位,既給學生指明了學習方向,又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疑解惑的欲望,從而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急于讀課文,去尋求答案。
(二)思疑
這個層次的教學是學生從分析問題過渡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生思維待以發(fā)展和提高的好時機。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思疑解惑呢?現(xiàn)代認識學派認為:“教師不把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現(xiàn)成地告訴學生,而必須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fā)現(xiàn),去內(nèi)化。”教學中,緊扣“壯”字這個疑點,抓住文中體現(xiàn)“壯”的語言、動作和心里活動,引導學生認真研讀,分析探討,多方品味,讓學生在議中思疑,思中釋疑。
1.五壯士是在什么情況下接受掩護任務的?這說明了什么?
2.五壯士是怎樣誘敵上山,英勇殺敵的?表觀了什么?
3.準備轉移時,擺在五壯士面前的是兩條什么樣的路?他們選擇了哪一條?為什么?
4.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后,是怎樣高喊著口號與英勇跳崖的?這表現(xiàn)了什么?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引導學生逐層品味,步步深入,體會五壯士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受任于危難之際的“壯志”;誘敵上山,英勇殺敵的“壯行”;面對生與死兩條道路抉擇時的“壯舉”以及寧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壯烈”。這樣,學生對五壯士“壯”的光輝形象便有了一個較深刻的認識。
?。ㄈ┵|(zhì)疑
這個層次的教學就是教師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課文內(nèi)容和中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著眼全文,圍繞“壯”字這個中心,把還存在的疑問提出來。對學生的質(zhì)疑,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和點撥,主要是讓學生暢所欲言,去分析解決問題,進一步體會五壯士“壯”的內(nèi)涵。
設疑教學,能使每位學生的學習真正指向自己的疑難處,而且疑難問題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是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
推薦文章
相關文章
Copyright 2005-2022 pisosnuevosenlasrozas.com.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