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1、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七年級生物上冊細胞的生活聽課稿,分享細胞的生活聽課感受和記錄

細胞的生活評課稿

《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1、課標要求:

《細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題之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二級主題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內容,本節(jié)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結構和植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細胞結構(如具有葉綠體和細胞壁),以進行生命活動。并能描述細胞核在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p>

2、教材分析:  

《細胞的生活》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2012年新版第二單元第一章第四節(jié)。本節(jié)內容主要闡述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以及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可以采取模擬實驗、分析資料等多種形式使細胞中的物質的教學具體化?! ?/p>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是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事例,引入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教學。例如,葡萄被晾曬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細胞中的水分子通過細胞膜散失到空氣中去了。我們吃葡萄干時會感到酸甜可口,說明葡萄細胞中的糖類物質并未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由此形象的引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然后再展開講述。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點,難在如何使學生理解細胞通過能量轉換器葉綠體和線粒體實現(xiàn)能量的轉變??上日垖W生列舉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車行駛需要汽油燃燒提供能量),然后教師指出:細胞中物質的轉變、物質的移動、細胞的成長、細胞內有序狀態(tài)的維持等,都是做功。然后綜合教科書的素材,還可參考背景資料,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釋細胞通過葉綠體和線粒體實現(xiàn)了能量的轉變?! ?/p>

細胞核是控制中心內容比較抽象。主要闡述了兩個問題:(1)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2)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載體DNA。教師可從分析克隆羊的資料入手,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可分組),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引導學生從多莉羊的性狀幾乎與提供細胞核的B羊一樣的現(xiàn)象,得出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的推論。進而依次介紹:細胞核、DNA、遺傳信息。最后用比喻、舉例的方法總結出:在生活的細胞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信息控制的;而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也儲存在細胞核內的遺傳信息中?! ?/p>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說出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2、能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3、嘗試通過類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轉變?! ?/p>

4、通過分析教材的插圖和相關資料,了解生物體中能量轉換是通過

葉綠體和線粒體進行的。  

5、概述細胞核是一個遺傳信息庫?! ?/p>

能力目標:

1、通過問題和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的能力,  

2、通過分析資料,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通過本節(jié)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 ?/p>

教學重點:

1、細胞含有的物質,以及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p>

2、描述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3、理解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 ?/p>

4、概述細胞核是一個遺傳信息庫  

教學難點:

1、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p>

2、能夠描述細胞質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p>

課前準備:教師收集的圖片,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等?! ?/p>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活動一:  

教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關知識,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植物細胞主要由哪些結構構成?動物細胞呢?兩種細胞相比,最顯著的不同時什么?  

2 、在切西瓜時流出的紅色汁液是什么?來自細胞的什么結構?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p>

教師引導: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物的各項生理活動都需要物質和能量,那么,細胞的生活是否也需要物質和能量呢?這些物質和能量分別來自哪里呢?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探討與之相關的內容?! ?/p>

(設計意圖:通過設問,以問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達到我要學,我想學,為以下新課的教學設下伏筆,創(chuàng)設良好的求知氛圍。)  

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一:細胞中有哪些物質  

1、細胞內的物質  

活動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并指導學生分析下面問題?! ?/p>

資料1:某校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一粒浸軟的小麥種子穿在細鐵絲上,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燒,發(fā)現(xiàn)種子先變黑,然后燃燒,最后只剩下灰白色的灰?! ?/p>

資料2:小明和小剛是同班同學,他們都是生物課外小組的成員,對一些生物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今天,他們在一起探討構成生物細胞的物質有哪些。小明說:我們吃的肉類非常香,水果酸甜可口,饅頭和面包在細細咀嚼后感覺有甜味。這說明構成細胞的物質有脂肪、糖類、水等成分。小剛說:我在有關資料上發(fā)現(xiàn),生物的細胞中還含有蛋白質、無機鹽等成分。  

問題  

(1)、資料1中,種子能燃燒的原因是什么?燃燒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灰是什么?  

(2)、通過資料2中兩位同學的提示你認為生物細胞內含有哪些物質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再小組內討論,最后達成共識?! ?/p>

1、種子能燃燒是因為種子中含有有機物,這種物質一般含有碳,能燃燒。燃燒后剩下的灰白色灰是無機鹽。  

2、知道細胞中含有水分、無機鹽、脂肪、蛋白質和糖類等物質?! ?/p>

教師進一步強調:  

生物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包括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無機物包括水、無機鹽、氧等。另外,細胞在生活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p>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

知欲。通過小明與小剛的敘述,讓學生明確細胞中含有的物質。使學

生具有了獨立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的欲望)   

2、物質的構成  

活動三:  

演示1:蔗糖在水中溶解  

把一塊由蔗糖壓縮的方糖放進水里,不一會蔗糖在似乎在水中消失了,舀一勺水嘗一下,水有了甜味?! ?/p>

演示2:將一滴紅墨水滴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內,紅墨水慢慢擴散到清水中,最后清水變成淺紅色?! ?/p>

問題 :   

(1)將蔗糖放在水中,蔗糖不見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2)將紅墨水滴在清水中,清水為什么變成了淺紅色?  

學生分組討論,在小組內進行展示,最后達成共識。得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 ?/p>

(設計意圖:進一步通過實驗加深我要學的欲望。并通過分析、猜測、推理,使學生認識到構成物質的微小粒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且分子之間有間隙。)  

2、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上面的資料1,嘗試總結?! ?/p>

有機物的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而無機物的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 ?/p>

學習目標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教師利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教師引導:夏天,為了防止晚上休息的時候被蚊子咬,而在床上設置蚊帳,這樣蚊子不能進去,而人們需要的空氣能夠進去。那么,在細胞的結構中,那個結構相當蚊帳的作用,擋住有害的物質,而細胞需要的物質能夠進入呢?  

學生通過討論后回答: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的環(huán)境分隔開,它可以擋住細胞外的有害物質進入細胞內,并將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使得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 ?/p>

(設計意圖:通過類比,是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具體化。加深學生對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的理解。)  

學習目標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光能轉化成化學能  

活動四: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指導學生分析,并嘗試完成下面的問題  

資料1:能量的形式有多種。食物中的能量屬于化學能,陽光的能量屬于光能,物質燃燒時釋放的能量是熱能?! ?/p>

資料2:當蠟燭燃燒時,蠟燭中的化學能轉變成光能和熱能。  

資料3:綠色植物的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能吸收光能。葉綠體能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 ?/p>

問題:  

(1)、生物的生活中都需要能量,它們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哪里?  

(2)、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是什么?  

學生分組分析、討論,最后小組成員達成共識,并在班內展示?! ?/p>

(1)、生物生活的能量主要來自它們攝取的食物。而有的食物來自動物,有的食物來自植物。其實,這些能量歸根結底來自這些生物體的細胞。細胞中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因為,綠色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吸收太陽光的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制造的有機物中。有些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動物的食物,一些小動物又可以被其他動物取食,能量通過食物鏈流到這種動物體內。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光的光能?! ?/p>

(2)、葉綠體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是植物細胞中的能量轉化器?! ?/p>

(通過知識陳述,并結合陳述的知識,提出問題,通過分組討論、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2 、化學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活動五: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細胞中的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圖示。  

(1)、線粒體存在于哪些細胞中?  

(2)、線粒體如何對能量進行轉化?  

學生對照教材,分析圖示,思考上面的問題,最后達成共識?! ?/p>

(1)、無論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都含有線粒體?! ?/p>

(2)、線粒體能將細胞中的有機物分解,在分解的過程中有機物需要與氧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的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p>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綜合利用教學資源能力以及概括分析和知識總結能力。)  

學生質疑1:  

如果將細胞比作汽車的話,線粒體、有機物分別相當于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如果將細胞比作汽車,則線粒體相當于發(fā)動機,有機物相當于燃料。)  

學生質疑2:  

小剛患重感冒,在醫(yī)院住院期間,每天都要注射葡萄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學生討論后回答:靜脈注射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細胞及時獲得葡萄糖,不必完全依賴消化系統(tǒng)。病人的細胞中的線粒體就可以將葡萄糖和氧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給病人生命活動的需要?! ?/p>

教師進一步強調: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生物細胞中的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所以,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p>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  

學習目標四: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1、遺傳信息  

活動六: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當你想了解未來幾天的天氣狀況時,可以收看天氣預報;當你想外出旅游時,首先通過一定的媒體查看旅游的線路和旅游區(qū)各景點的介紹?! ?/p>

通過收看天氣預報可以獲得有關天氣的信息,通過媒體可以獲得旅游線路和各景點的相關信息。生物體的發(fā)育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信息進行指導,那么這種信息存在于哪里呢?  

學生通過教材和相關資料嘗試回答:受精卵內有指導身體發(fā)育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都是由父母傳下來的,因而叫遺傳信息?! ?/p>

(設計意圖:鋪墊,類比,并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分析、概括。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遷移能力。)  

2、細胞核是控制中心  

活動七: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小羊多莉的身世,并指導學生完成下面的問題。(教師手書融合過程)  

問題:  

1、與多莉的身世有關的綿羊有哪些?  

2、多莉與哪只綿羊最相似?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1與多莉身世有關的綿羊油 3只,即A綿羊提供去核卵細胞,B綿羊提供乳腺細胞核,C綿羊孕育胚胎。2多莉雖然是C綿羊生出的,但是長相卻一點都不像C羊,而是與B羊十分相像。說明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和對照,以及小組討論和補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和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并通過關系圖理清知識脈絡,明確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3、細胞核中有存儲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活動八: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每天需要通過媒體獲得信息,例如:通過讀報可以了解最新的時政要聞,通過看天氣預報可以了解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這些信息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呈現(xiàn)給人們。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什么呢?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圖片:螺旋DNA結構圖片,細胞核中有一種叫做DNA的有機物,它的結構像一架螺旋形的梯子。DNA的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小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比如,有的片段決定人的血型,有的片段決定人的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有的片段決定人的眼睛是黑色還是褐色,這些片段就是基因?! ?/p>

問題:  

1、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細胞中的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細胞核的什么結構上?(細胞核DNA上)  

2、 DNA的結構有怎樣的特點?(像一架螺旋形的梯子)  

教師進一步強調: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因為細胞核中有遺傳信息的載體DNA。DNA的小片段是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p>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細胞中的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的DNA上)  

教師提問: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你是如何理解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這句話的含義的?(學生回顧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嘗試進行總結)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因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葉綠體能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為細胞生活提供動力。細胞核能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因為細胞核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所以,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  

教師進一步強調: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每一個細胞都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 ?/p>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進一步使學生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加深概念的生成。使學生對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  

課堂小結:  

活動九:  

教師:本節(jié)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  

學生分別談收獲。最后教師簡單小結?! ?/p>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鞏固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些知識比較難理解,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只能通過一定的習題加以練習,鞏固所學內容,以后再慢慢消化理解。

2、11-20的認識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年級數學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11-20各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初步培養(yǎng)數感。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寫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寫數,體驗計數單位十。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談話:前面我們已經認識10以內的數,現(xiàn)在從小到大數一數,看看誰的聲音最洪亮? 0-10

從大到小數一數可以嗎?10-0

(聲音非常洪亮!)

請看屏幕,出示主題圖。這么多物品你準備數什么呢?

你們準備怎么數呢?從哪個方向開始數呢?(從上往下)

師:可以,還可以從下往上數。

我們數數時第一:要按順序數,第二,要點著數,這樣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來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個吧?你想數什么?好,來吧!

找?guī)讉€同學來數一數!

小結:圖上的物品都比10多。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1-20各數。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認數

1、認識10個一是1個十

談話:現(xiàn)在老師手中有一些小棒,怎樣能準確知道有多少根小棒呢?(數一數)

老師一邊擺,你們一邊數吧。(7根)

7根小棒是幾個一呢?(7) 7個一是幾?(7)

再添1根小棒是幾個一呢?(8) 8個一是幾?(8)

再添2根小棒是幾個一呢?(10)(板書:10個一)10個一是幾?(10)

談話:以后遇到比10大的數,數數時通常夠10根我們就把它捆成一捆,這樣數數時就會看得更清楚。(現(xiàn)在老師把它捆成一捆)

師:現(xiàn)在我想把這一捆小棒也放上去,但是它放不上去,怎么辦呢?我就用這樣的一捆來代替。數一數是不是10根?

這一捆是幾?它是幾個十?

(板書:一個十)

這一捆和剛才的10根一樣多嗎?

板書:10個一是1個十

(學生讀兩遍,全班讀。)

2、學習11--19的擺法

談話:剛才我們擺了10根小棒,并且我們知道夠10根就可以把它捆成一捆,用這樣的一個十來表示。

現(xiàn)在你能擺出11根小棒嗎?看誰擺的又對又快,還能讓人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A:學生試著擺,教師巡視。

B:兩生上臺擺。(看誰擺好了?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訴老師?。?/p>

C:反饋,肯定,對比。

(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有兩種擺法,來看看他們擺的對嗎?來數一數。

他們擺的都對。

那么,哪一種方法更容易讓人看出是11根小棒呢?)

你能不能像他這樣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個十。再擺一擺呢?

(表揚:他擺的真快?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訴老師)

請大家把擺好的11根小棒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吧。

D:說組成。

師:這一捆小棒代表幾個十?一根代表幾個一?他們合起來是幾?

板書: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

F:找兩個學生說;同桌互說;全班說。

那么再添1根呢,是多少呢?(12)

你能說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12嗎?

13根怎么擺呢?

你能說說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13嗎?

師:剛才我們擺了11,12,13,你喜歡十幾?那么你喜歡十幾你就擺出十幾根吧!請你擺一擺!

讓學生說說自己擺的幾?說說()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 )

.........

這位同學擺的19根,老師和你擺的一樣,也是19根(屏幕出示)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19.

教師小結:十幾的數都是有1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的。

看屏幕:

19根再添一根是多少呢?(20根)。怎樣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呢?

學生發(fā)表想法。

師:對,散著的小棒又夠10根了,我們就又可以把它捆成一捆,

一捆小棒是一個十,現(xiàn)在兩捆小棒是幾個十?

板書:2個十是20。

學生讀,全班讀。

剛才學習了認數和組成,下面來看屏幕。

填一填:

1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12.

()個十和()個一合起來是15.

1個十和7個一合起來是( ).

20里面有( )個十

20里面有( )個一

(二)學習讀數。

過渡語: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的這些數該怎么讀呢?11這個數你會讀嗎?讀作就是把我們嘴里發(fā)出的讀音,用漢字記錄下來。

一個十就讀十,幾個一就讀幾?

11 14 16 20

讀作:十一 十四 十6 二十

邊寫邊教學生讀法。

師:學會了數的讀法,請看屏幕:

讀一讀,我是幾號運動員?

(三)學習數序

過渡語:我們學習了認數、讀數,那么這些數的順序是怎樣的呢?

請看直尺圖。

缺少的數字你會填出來嗎? 0在這里表示什么?(起點)。

1、按順序讀一讀吧:按順序從小到大讀一讀吧0-20 倒著讀一讀吧20-0

?按要求讀數:七數到十三

十七數到九

2、回答問題:

12后面的一個數是( ),后面一個數是( )

13( )14 17( )15 ( ) 17

與17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

比18少1的數是( )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老師領著學生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11-20各數,學到了10個一就是一個十;還學習了數的組成;學會了讀數;又學習了20以內數的順序。那么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吧!

三、鞏固練習:

生活中的數

教師過渡語: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會用到11-20這些數,比如,我們數學課本上的頁碼就是用數字來表示的。下面來個找頁碼比賽吧?看看誰找的快!如果你找到就舉起來讓老師看。

(一)找頁碼:

屏幕出示:

找出第12頁

找出第 8頁

找出第20頁

找出第17頁

師:同學們找的可真快!

來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11-20各數吧。

屏幕展示:生活中的數

說說你在生活中見到過11-20的數嗎?

教師小結:同學們可真善于觀察,是個學習上的有心人!老師很佩服你們!只要你留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機動題:

主題圖

來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個吧?你想數什么?好,來吧!

出示圖片:學生數過以后提出問題:

11是由(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的?

比15多1的數是幾?比15少1的數是幾?

20前面的數是幾?

( )個十和( )個一和起來是18.

3、5的乘法口訣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二年級數學上冊5的乘法口訣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5的乘法口訣》導學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1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九第1~3題。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學生在初步學習了乘法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安排的,是乘法口訣的起始課,課上借助情境圖,通過數數與動手擺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依據乘法有意義列出乘法算式。通過學習,進一步為學生學習乘法計算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是第一次讓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用數學 內容。雖然學生是初次接觸,但對乘法意義知識的理解學生并不陌生。相對比較學生在觀察中收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前面的乘加乘減圖文應用題還簡單一些。學生們感到學習困難的應該是用語言表述清楚解決問題的思路。雖然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也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訓練,但也只是通過情境圖去感悟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列算式。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表述信息和問題,以及自己解決問題時的想法(思路)會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熟記5的乘法口訣,初步學會運用5的乘法口訣求積。

2.通過觀察、操作、嘗試、比較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西游記》嗎?上課之前我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我們都知道孫悟空很了不起,本領可大了,會七十二變。 有一天,孫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一個人對付不過來,怎么辦嗎?孫悟空突然靈機一動,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輕輕一吹變了五個猴子,又拔了一根,又變出五個。他連續(xù)拔了四根,每根都變出五個猴子,結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問:我的故事講完了,你聽明白了嗎?你能根據上面的故事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么解決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領,相信你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學習5的乘法口訣。

揭示課題:5的乘法口訣。

二、新知講解

(一)編口訣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用小棒擺出了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等很多漂亮的圖形,現(xiàn)在老師要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把漂亮的小傘.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是怎么擺的我們一起來擺一擺。

(1)哪位小朋友起來數一數,告訴大家擺這把小傘用了幾根小棒?(5根)出示擺一把小傘用5根小棒。板書5

2、那是幾個5?我們用乘法算式該怎樣表示?(15 =5 51=5)出示

得出兩個乘法算式15 =5 或者51=5,因為1個5還是5,所以1乘5得5, 5乘1也得5。為了今后計算方便,我們把這兩個算式編成一句口訣:一五得五 (齊讀一遍)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們習慣把較小的數放在前面。板書:一五得五

3、觀察你和同桌一共擺了幾把小傘,用了幾根小棒?是幾個5?怎么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呢?(25 =10 或者52=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5加5等于10,或有的同學用口訣)板書5+5=10

同學在計算乘法的時候,都是把乘法變成加法,求出和來寫在積的位置上。

25=10或者52=10表示什么意思?(2個5相加是10)

25=10或52=10表示2個5相加是10,2個5相加可以簡單地說成:二五,得數是10,直接說成一十,編成口訣就是二五一十。

4、如果再添一般小傘,也就是三把小傘是用了多少根小棒擺出來的呢?是幾個5?怎么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呢?(35 =15 53=15)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5的?

35=15或53=15表示什么意思?(3個5連加是15)。這兩個乘法算式表示3個5連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訣想想,這一句口訣該怎樣說?(三五十五)

5、小組討論:那同學們觀察這三組算式,有什么特點和規(guī)律?(每句差5,也就說第一個因數是5,第二個因數一個比一個多一,積也一個比一個多一。)

6、那根據我們找出的規(guī)律,擺四把這樣的小傘要用多少根小棒?(20根小棒)怎么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你能編出口訣么?(四五二十)

7、那5把小傘呢,怎么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你能編出他們的口訣嗎?(五五二十五)

現(xiàn)在我們把5的乘法口訣學完了,要注意:①在編口訣時,如果積不滿十,要在積的前面加一個得字。②口訣要用漢字書寫。

(二)、記口訣

1、剛才我們得出了5的乘法口訣,現(xiàn)在請大家一起來讀一下。

2、跟老師對口令。(教材52頁第三題。)

一五( ) 三五( ) 五五( )

四五( ) 二五( )

3、根據第2題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4、看乘法算式說口訣。

(1)53=15 (2) 15=5 (3) 52=10

(4)45=20 (5)55=25

從上面的題目可以看出,只要我們牢記這些口訣,大家算起乘法來就都會又對又快了。

三、鞏固練習

1、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51頁,完成做一做。

你能從圖看出什么信息?果盤里面裝有西紅柿,每一盤有幾個,那有幾盤呢?如何用乘法表示?口訣呢?

從這到題目可以看出生活中有5的乘法口訣。除了這個,還有哪些呢?如一周上幾天課,那三周上幾天課?一面國旗上有5顆星星,兩面國旗就有10顆星星等等。

2、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一首大家已經學過的古詩《春曉》,哪位同學起來給大家讀一遍?你能計算出這首詩有多少字?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你是怎樣計算的?(每一行有5個字,共有4行,所以有20個)

同學們學得真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玩一個游戲。

3、游戲:

現(xiàn)在伸出你的小手,讓我們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由一五開始,按順序伸手說口訣。同學合作。老師念口訣,大家來表示。

一五得五,一邊伸出一只手;

二五一十,一邊伸出兩只手;

15用兩只手表示夠嗎?不夠,怎么辦?小組合作呀。下面就請小朋友四個人一組,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一會兒來黑板前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提問:你們是怎么表示這些數字的?誰愿意給我們大家匯報一下。

四、課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呢?

1、學了5的乘法口訣: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2、①在編口訣時,如果積不滿十,要在積的前面加一個得字。

②口訣要用漢字書寫。

五、作業(yè)布置

必做題:1、5的乘法口訣抄寫一遍,并熟記。

2、 第7題。

選作題:分針走1大格代表幾分鐘?走2大格代表幾分鐘,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訣嗎?

六、板書設計

5的乘法口訣

實物 5 15=5 一五得五 51=5

10 25=10 二五一十 52=10

15 35=15 三五十五 53=15

20 45=20 四五二十 54=20

25 55=25 五五二十五

4、乘法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二年級數學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乘法的初步認識》評課稿

  xx老師的課帶給我最大的體會是那兒童般的語言和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本節(jié)課的亮點有: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有利于學生學習。

  在導入階段,教師出示游樂場情景圖來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到加數相同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為下面的教學提供一個平臺。

  2、在新知的教學中能突出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乘法的來歷,在教學時,施老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列連加算式,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加法與乘法的比較,幫助學生體驗乘法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當學生列出了幾個加法算式后,教師出示了4+4+4+4+4=?這么多數加在一起,你覺得怎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突出矛盾,計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計算。這樣,乘法的來歷就很明了了。

  3、在練習中突破難點。

  施老師設計的練習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題,每豎行合作寫算式時,學生的熱情高漲,積極活躍的去做題。而老師在學生的反饋中也引導學生注意先想想是幾個幾,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題的判斷題中,涉及到了有加數不同的時候,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到了不同的加數是不能用乘法計算的,只是時間關系,要是再讓學生說一說就更好了。

  建議:1、在乘法的引入環(huán)節(jié)上。施老師引導大家列出了很多幾個相同數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幾個算式去觀察是幾個幾,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寫成一個比較短的算式,從而介紹乘法。我覺得可以列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紹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再說說這是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這樣會節(jié)省出后面練習的時間。

  2、對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體現(xiàn)的不太明顯。學生的表達能力并沒有太多的體現(xiàn)。

  3、在語言上要多強調是幾個幾相加,不要光說是幾個幾。

5、秋天的雨評課稿聽課記錄

《秋天的雨》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首先談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本組秋天這個專題,使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為寫秋雨,實則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課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那些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了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趨于成熟,但抽象思維仍處于起步階段。

三、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教材,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依據新課標總目標和三年級階段目標,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我特別依據新課標新課標三維目標制定本課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四、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入,引出題目

我首先以一首小詩進行導入,讓學生觀察這首詩少了什么,從而引出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體驗

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畫出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組成一首小

在這里我采用了情感朗讀法,符合《新課標》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我會和學生共同得出結論秋天的雨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比喻句的寫作練習。這一設計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接軌了,為了讓學生有物可寫。

游戲是低年級不可缺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巧妙的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請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閉上眼睛猜一猜都聞到了秋天的哪些氣味。

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橫生描寫了深秋中各種動植物過程中準備過冬的場景。

最后總結,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五、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秋天很熟悉,但是他們不會像課文中那樣觀察仔細,他們有一些粗略的印象,需要通過課文的描述去回憶,并且通過課文來加深這樣的印象。在讀中去品味秋天的美,去體會語言的美。教學設計中的小詩首尾呼應,起到了較好的落實知識點作用。

秋天的雨評課稿第二篇:

《秋天的雨》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首先談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秋天的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圍繞本組秋天這個專題,使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肚锾斓挠辍肥且黄闱樯⑽?,名為寫秋雨,實則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的豐收景象,還有深秋中各種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

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語言的魅力。課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那些藝術化,抽象化的語言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了困難,因此品味文中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內化運用語言。

二、學情分析

一堂好課也是建立在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分析。三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好奇心強,形象思維趨于成熟,但抽象思維仍處于起步階段。

三、教學目標

針對這樣的教材,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將依據新課標總目標和三年級階段目標,語文教學要注意字詞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我特別依據新課標新課標三維目標制定本課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四、教法學法

古人云:古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對本節(jié)課教法學法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1.情景教學法: 2.情感朗讀法: 3.自主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導入,引出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對詞的積累

首先呈現(xiàn)的是幾組詞語,有描寫顏色的,有動詞,有疊詞。在讀動詞時學生邊讀邊做動作從而更好的理解詞義。

2. 對句子的掌握

然而詞語教學也應該將所學的詞語放在整個句子中,這樣才能真正運用。

(三)精讀課文,理解體驗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比喻句的寫作練習。這一設計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接軌了,為了讓學生有物可寫,我通過六幅圖畫引導學生寫作。

游戲是低年級不可缺少的,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巧妙的使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請一名學生讀課文,教師出示秋天的果蔬 ,其他學生閉上眼睛猜一猜都聞到了秋天的哪些氣味。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知道了秋天的雨具有香香甜甜的氣味。

課文第四自然段,文字妙趣橫生描寫了深秋中各種動植物過程中準備過冬的場景。在教學中我超越了文本,圖文結合的編了一首兒歌在這里我采用表演讀的方法,小喜鵲小喜鵲,叫喳喳,銜來樹枝蓋新家。小松鼠,跳啊跳,搬來松果當糧食。

學生情感的升華。

(四)運用語言,升華情感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在運用語言升華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片介紹秋天的美景。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學以致用。本節(jié)課到此已接近尾聲,我會這樣結束本節(jié)課:秋天的雨,輕柔的抹去夏的炎熱,把秋天的大門打開。秋天的雨,帶來了秋的五彩繽紛,帶來了秋的芬香撲鼻。秋天的雨,捂著豐收的碩果,深情呼喚冬的訊息。

(五)層次作業(yè),放飛個性

選作作業(yè):1.搜集描寫秋天的詞句,記一記

2.選擇課文喜歡的段落,背一背

3.出去尋找秋天,把看到的秋景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6、美麗的小興安嶺評課稿

《美麗的小興安嶺》評課稿

《美麗的小興安嶺》評課稿

一、把握文本,挖掘美

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敘述了小興安嶺四季的特征,每個季節(jié)動靜結合,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因此,在教學本文中,應重點讓學生感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而陳老師就是抓住這一重點展開教學的??梢哉f,陳老師善于鉆研教研,把握重點,多層引導,感受文本。其次,教師從圖片欣賞初步感受小興安嶺像大花園,到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學生來到小興安嶺尋找四季的美,再回歸到一年四季的小興安嶺就像五顏六色的大花園,課堂結構清晰,感受層次分明,逐層遞進。

二、構建主動、開放的課堂,感受美

構建了開放、主動的課堂,把學生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態(tài)勢中。在品讀課文時,教師并不是自定教學內容,而是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今天老師想讓大家做導游,帶我去小興安嶺旅游。一句平淡又親切的話語,激起了學生無限的興趣,每個學生帶著各自不同的內心感受去了解內容。這樣自主合作的教學是順著孩子的心理來教學,符合學生的求知欲。又如在匯報每個季節(jié)的美時,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師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因勢利導,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善于引領,悟情美

本文著重就是讓學生欣賞美、感悟美。因此,陳老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學詞,悟序感受思考美,匯報,配圖領略了風景美。再比如講到小興安嶺秋季的美麗時,教師抓往飛舞一詞激發(fā)學生通過想象來感受美:樹葉的飛舞像什么?學生有的說像美麗的雪花,有的說像天上的蝴蝶等等,仿佛已親身來到那個地方,親眼看到了漫天飛舞的樹葉,感受到了原本應該蕭條的秋季卻還有那么美麗動人的畫面。三年級的閱讀教學應開始深入篇章,而不僅僅停留在朗讀上。文章到底怎么寫?為什么寫的這么美?陳老師抓住小興安嶺的春夏秋冬進行比較,將文章的分支和整體融合,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文章抓變化來寫,通過抓變化贊美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學生從整體上有了審美層次上的提高

四、教學扎實,積累美

陳老師還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教學比較扎實,如導入課題時,注意興的讀法,同時在四季的感悟中又緊緊抓往重點詞展開理解和感悟。如抽出一詞,教師與長出作為對比;又如教學冬天的美時,讓學生用不同的詞來說說怎么形容冬天??梢钥闯稣怖蠋煴容^注重日常的積累,再如指導朗讀時多次范讀,用告訴學生學會抓重點詞朗讀等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正是因為教師情境的創(chuàng)設,語言的引導,思維的碰撞,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從而愿讀,會讀。我們從學生充滿熱情的朗讀中深切的感受到他們是被深深地吸引了。

7、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三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聲音聽課稿,分享大自然的聲音聽課感受和記錄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第一篇: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

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應該是灑脫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詩意的最終是有魅力的!那么,語文課的魅力在哪里?我認為,它應該在課堂中師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連通讀者和作者關鍵點。如果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經歷一次心里歷程、情感洗滌,哪還有什么魅力而言呢?而張越主任卻能夠把語文課的魅力在這節(jié)課中完美地展示了出來。著實讓人佩服!

但語文課僅有情感,魅力就夠了嗎?不是,好的語文課要能啟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fā),幽閉的心智被開啟,創(chuàng)造的天性被喚醒!唯有情和智和諧共生,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統(tǒng)一,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

那么,怎樣讓語文課堂充滿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試以張主任《大自然的聲音》的課例來作闡釋。

xx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入境、想象、美讀、感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聲音真的是美妙無比的。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風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喜歡玩打擊樂器;動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樂地歌唱。這些熟悉的聲音圍繞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相伴,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這些聲音,讓這些聲音通過語言文字的意象傳達給我們與平時聽覺上不一樣的奇妙感受。文章譴詞造句生動,修辭手法多樣,是學生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極好材料。

  xx老師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理性地去分析什么聲音美妙,怎樣美妙?一種一種在孩子耳朵旁鋪展開來,還有讓孩子盡情模仿,更加具象的感受聲音。那種美妙還能降臨孩子心間嗎?一句一句單獨來看,也能感受到聲音的妙處,但是惟有把聲音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感受同樣是風,同樣是水,聲音卻是那么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每一片葉子不同的聲音,微風的輕柔,狂風的雄壯把這些放在一起來用心傾聽,細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會直擊心房,讓人流連,讓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樣的,讀是最主要的方法,讀出聲音的變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驗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大自然的聲音評課稿第二篇:

  《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教完后,體會有三:

  1.朗讀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常常不打心里過,這樣的朗讀不僅使閱讀流于形式,而且會削弱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時教師不妨變換一下方法,由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而讓學生閉眼傾聽,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聆聽教師朗讀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課文的意境,這樣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讓學生真正走進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發(fā)現(xiàn)大自然,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個性化課標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外,還應該尊重和鼓勵學生有個性化的想法和體驗。有學生提到大自然中有蚊子嗡嗡嗡的聲音,對于這樣的回答,老師的反應大概一般是不滿意的,而我在教學中,非但沒有否定學生的回答,反而鼓勵學生有獨到見解,并且指出大自然中并不都是美妙的聲音,同時也有不悅耳的聲音,鼓勵學生說真話,說實話,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以童心看世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延伸,如果僅僅停留于讓學生聆聽教師朗讀和復述課文中提到的聲音,那么這堂課算不上成功。成功的課堂應該對課本進行超越與升華。在課堂中,我以課本為出發(fā)點,并且跳出了課本的限制,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讓學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聲:雷公公、冰雹、大公雞、小青蛙這些都是課本中所沒有提到的。這樣一來,學生既拓展了學習空間,又可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可謂一舉而多得。

8、噸的認識評課稿

讓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在生活中學會估計物體的質量以及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輕而易舉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無論是在知識、能力還是情感上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問:我們學過哪些質量單位? 學生答:(克,千克)。

  2、猜一猜老師的體重。

  你們知道老師有多重嗎?你們猜老師體重的時候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呢?

  3、講故事。

  李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李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比千克還要大的單位噸。(板書課題)

 ?。ㄔO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噸。

  出示課件例7: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李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說出它們的質量)

 ?。?)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出示課件: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

 ?。ò鍟?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體會1噸的質量。)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出示課件做一做: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建筑用的鋼筋、水泥、沙子、磚的質量等。)

  出示課件做一做: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量恰好是1噸。

 ?。ㄔO計意圖: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感知,產生聯(lián)想,獲得豐富的表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噸確實是一個比千克大得多的質量單位,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噸與千克的換算。

  同學們你們認識了噸,知道了1噸=1000千克,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

  那你們能不能換算他們之間的關系呢?(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板書例8:

  4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ㄔO計意圖: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七的1、2題(教科書34頁圖)

  2、完成練習七的3題

  7噸=( )千克 1600千克-600千克=( )噸

  9000千克=( )噸 1噸-400千克=( )千克

  3、當堂訓練 達標測評

  4噸=( )千克 2噸680千克=( )千克

  3噸=( )千克 6噸20千克=( )千克

  2000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7010千克=( )噸( )千克

  (設計意圖:通過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根據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推理,鍛煉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四、拓展延伸

  第35頁練習七,第8題。

 ?。ㄔO計意圖:提高了學生日常的事物現(xiàn)象用數學的經驗,思想與方法進行觀察、推測、嘗試并合情合理地思考的意識與能力。)

  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ㄔO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收獲,并鼓勵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4噸=(4000)千克

  3000千克=( 3 )噸

9、小木偶的故事評課稿

《小木偶的故事》評課稿

《小木偶的故事》富有童趣,條理清晰,既適合學生獨立閱讀,又是把握主要內容、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材料。史瑞霞老師的這堂課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特點,抓住了單元目標。

第一,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后以選詞說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著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松又收效好。

  這節(jié)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jié)語文課都能這樣輕松愉悅,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松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第二,文章再生動,畢竟是以文字為載體。課堂上,讓學生走進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感受表演的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課文,而且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有效手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多種能力。學生們通過親自理解、表演,是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深化、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第三、略讀課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重方法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內容的理解應求略,求放,給學生以閱讀、思考、質疑、交流的機會。因此,課堂教學結構要簡約、要粗線條,為學生自主閱讀開辟大塊的時間與空間,縱觀這堂課,史老師采取的是提綱挈領式教學。對于童話內容的理解,老師從略處理,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從小木偶身上發(fā)生了哪些事入手,從整體上快速感知、理解。交流時指導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概括關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連起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對全文形成比較粗略的整體認識。同時引導學生運用了后來最后等過渡語,連接了課文內容,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表達的條理性和嚴密性很有啟示。 然后聚焦重點,圍繞笑給小木偶帶來快樂了嗎這個問題進行想象、補白。教師對課文未做過多的肢解、瑣碎的分析,還課文的完整性。重點拎出課文的一個關鍵句:笑是很重要。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讀課文從中找出理由,在體驗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時,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篇童話故事所蘊涵的哲理。

四、把握主線,續(xù)寫童話。這一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又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以正確的表情去面對生活,才不會引起誤解。另外可以推薦學生讀一讀《木偶奇遇記》《翻跟頭的木偶》等童話故事,這樣能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建議:如果說這堂課還有什么遺憾的是個人覺得指導朗讀還不是很到位,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如果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讀出表情,那就更好了。

小木偶的故事評課稿第二篇:

一、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實驗版四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課文先寫老木匠做了一個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上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以為只要會笑小木偶就會永遠快樂;接著寫小木偶在著急、生氣、委屈甚至是痛苦、傷心時也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寫小木偶在女巫的點化下,擁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時他發(fā)出了內心的感嘆: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讀完故事,我們不禁會發(fā)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嘆: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但生活是復雜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之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不同的事情會引起我們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要用我們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

  

  童話以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臉上添了一個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誤解,被懷疑;直到女巫出現(xiàn),賦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讓他真正獲得了快樂。童話構思巧妙,讓我們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

  

  根據這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

  

  3.獨立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4.能根據故事情節(jié)展開聯(lián)想,續(xù)編故事。

  

  二、教學重點

  

  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難點:讀、悟課文的角色對話,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重難點是因為:這篇課文屬于擬人體的童話,文中對話較多。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讓學生運用通過反復朗讀感悟童話蘊含的道理的閱讀方法學習本文,在閱讀中進一步感受擬人體童話的特點?!缎抡n標》提出了語文教學應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那么如何使我們的小學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就是本課重中之重了,因為人類不只擁有笑一種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樂一種體驗。所以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了通過反復品讀人物間的對話領悟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上。

  

  二、本課的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以促進師生、生生、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自主選擇角色讀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當作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讓學生化身為主人公,直接進入文本中,與與課文零距離接觸: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讓學生親身體驗角色特點,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領悟道理。

  

  三、本課的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以促進師生、生生、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這節(jié)課我重點研讀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對話。采用自由讀、小組練讀和角色讀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讀激情,使學生在對話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闖三關,查預習

  

  1、生詞關

  

  2、課文關,同桌互查預習課文情況,因為課文比較長,每人讀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分,注意讀準字音。

  

  3、問題關,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的問題?重點解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一是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二是明白課文的道理.

  

  相機板書:只會笑、被搶、熊警察不相信、頭疼、小兔子、老婆婆說他撒謊。

  

  師小結: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中的快樂。但生活又是復雜的,是豐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以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只會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人類不僅僅擁有笑一種表情,人生也不僅僅擁有快樂一種體驗。

  

  (二)自主學習

  

  個人自學:找出課文中關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詞語和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用心體會人物的心情。

  

  小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讀給組內的人聽,再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組內其它人補充.

  

  全班交流:師對交流的情況進行點評、點撥、整合

  

  (三)積累詞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

  

  唉!只會笑的小木偶好可憐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齊讀,看看這些詞有什么共同特點?

  

  一讀準字音

  

  二讀出表情

  

  三選一個說一句話。

  

  你還能說幾個人類表情的詞語嗎?

  

  擴展詞語:得意洋洋、眉開眼笑、垂頭喪氣、火冒三丈、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愁眉苦臉人類的表情有多豐富,生活就有多豐富

  

  課后抄到筆記上,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四)課堂檢測:

  

  假如小木偶擁有人類所有的表情,那會怎樣呢?請在括號里給小木偶填上表達他真實的表情或心情的詞語。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2.腦袋疼。小木偶抬起頭,()地回答。

  

  3.腦袋很疼。小木偶一副()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沒有撒謊。小木偶()地說。

  

  5.謝謝你給了我人類所有的表情。小木偶()地對藍鼻子小女巫說。

  

  小結: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真好。天氣有陰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樂,生活不是單一的,它豐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

  

  真高興,我們都擁有人類的全部表情。我們走進故事中,走進人物的內心,去體會他們的心情。課文太長,四人小組選一個片斷,注意分角色朗讀的時候,把體會到的人物的內心活動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

  

  (六)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

  

  小木偶現(xiàn)在擁有了人類的全部表情,他以后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你任選一個題目,編一個故事,發(fā)揮你的想象力,還要尊重作者原來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故事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又遇到了小紅狐。(和好、懲罰)

  

  我不僅僅會笑

  

  再見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為真正的孩子

  

  

  

  自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點評)

  

  布置作業(yè):把編的故事寫下來。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走進小木偶的內心世界,親歷了小木偶的情感歷程,自然也會產生表達的欲望??谡Z交際就給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自己看法的舞臺。而續(xù)寫的環(huán)節(jié),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板書設計: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搶熊警察不信

  

  只會笑

  

  頭疼小兔子、老婆婆說他撒謊笑很重要,但只會笑遠遠不夠

10、角的度量評課稿

角的度量這一內容是小學數學測量教學的一個難點。傳統(tǒng)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認識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進行量角練習的順序組織數學活動。

本節(jié)課的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設置矛盾沖突,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實現(xiàn)了對量角工具的再創(chuàng)造。學生在探索中不斷生成問題,又不斷地解決問題,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認識了量角器,學會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經歷量角工具探索過程的數學活動中,多方面的數學品質得到培養(yǎng),并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11、商的近似數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五年級數學上冊商的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一位小數。

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保留兩位小數。

8.785、7.602、4.003、2.897、3.996

3、計算0.381.14。(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二、新課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口述圖意,再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為什么?(應該保留兩位小數,只要算出三位小數,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

教師問:表示計算到角需要保留幾位小數?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應該約等于多少?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位數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們學習班了求積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這兩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P32做一做: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的位數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數:

3.817、3242、246.413

2、P36第1題。

四、作業(yè)

P36第4題。

課后小結

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都有什么樣的收獲?

課后習題

1、計算下面各題(商保留一位小數)。

14.362.7 8.336.2 70.03 3)

2、計算下面各題(商精確到百分位)。

3242 1.251.2 2.410.7 4)

3、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得數保留到百分位)。

5.636.1 2.840.03 4.24.5 0.3820.13 6.643.3 38.22.7

12、位置評課稿

一、談話導入

活動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相應的習題

上、下、前、后

輪船在火車的下面 汽車在火車的上面

小轎車在貨車的前面 客車在大貨車的后面

13、梯形的面積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的面積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運用知識遷移類比規(guī)律和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小組合作探索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解答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及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老師家想裝一面梯形的鏡子,請你想一想,幫老師設計一下,畫在老師為你們提供的紙上,好嗎?

生畫后交流展示所畫的梯形。

師:謝謝同學們!那我要知道鏡面的大小,才能進行配置呀,也就是要知道什么?

對了,要知道鏡面的大小,也就是梯形鏡面的面積,這是我們目前還沒掌握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解決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問題。(板書:梯形面積的計算)

(一)聯(lián)想猜測

師:誰還能記得我們探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時,是怎樣推導出面積計算公式的?

生回答

師:我們都是把它們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那么,憑借前面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經驗,你猜想梯形的面積可能與什么圖形有關?你想怎樣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生自由回答進行猜測。

(二)合作探究

師:在你們每個小組桌上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很多的材料。請你們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合作探索,看看哪個小組最快轉化成功,在音樂結束時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開始(多媒體播放音樂,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各組派代表到臺上來匯報

1、匯報演示由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1)引導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演示交流

①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②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生猜測、實驗后匯報交流

師:那么什么樣的兩個梯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呢?

小結:完全相同(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兩個梯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間的關系嗎?那您認為梯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

(3)師生歸納出公式

(4)追問:(上底+下底)表示什么?(上底+下底)高算得是什么?為何要除以2?

2、匯報演示用一個梯形推導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方法。

預設有下面幾種,如沒有學生想出,師可以通過課件引導演示給學生看:

(1)沿著梯形的高作出一條中位線,把中位線剪開,旋轉,就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剛好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剛好是梯形的高的一半,所以也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連接對角線,把一個梯形劃分為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另一個三解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高也是梯形的高。兩個三角形面積分別為:上底高2及下底高2;而三角形面積和=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梯形的面積

3、小結

師:其實推導的方法還有多種多樣,同學們回家有時間還可以繼續(xù)探討

(教師指著公式),不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哪種推導方法得出的結論都是相同的公式。誰來告訴大家梯形面積計算的字母公式該怎樣寫呢?

生:S=(a+b)h2(板書)

一、實際應用、鞏固練習

1、口答:下列梯形的面積。

2、列式計算梯形的面積

3、判斷:

(1)任意兩個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5)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比梯形的面積大()

14、唯一的聽眾評課稿聽課記錄

《唯一的聽眾》說課稿

《唯一的聽眾》說課稿

樂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時候,學生肯定想迫不及待地讀課文。別急,學生讀書要有明確的目標,每一次讀,都要給出要求,這樣,才不至于盲目,有效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于是,我給學生用大屏幕出示了讀書要求:讀通課文,并勾出新詞;讀完以后,告訴老師,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帶著問題去讀書,可以培養(yǎng)孩子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

接下來,在匯報、交流孩子的自讀情況。有布置,有落實,有檢查,學生才能有長足的進步。我讓孩子自己找出新詞,不理解的同桌互相請教,或全班交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把積累落到實處。

接著,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大意,培養(yǎng)孩子的概括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一點。

三、品讀課文18自然段

因為是第一課時,我把學習內容定為18段,事情的起因和經過,最后的結果,也是高潮部分,我放到了下節(jié)課來講。

由于篇幅較長,我讓學生找我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并板書下來,沮喪-抱歉-羞愧-興奮-洋溢。順著這條主線,學生很容易就把握了全文。

有效的提問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課文。

問題一:我為什么沮喪?(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沮喪的原因。

問題二:對音樂的愛好促使我找到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為什么?(體會初學者的不易,我的心理陰影)

接著,我相繼出示了老人的幾次語言;

是我打攪了你了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xù)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老人的話讓我既羞愧又興奮。為什么羞愧?為什么興奮?)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引導學生說說老人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話,為什么說這句話,理解老教授的話的真正含義,以及對我練琴產生的作用。

問題:在老人的鼓勵下,我又開始了練琴,心理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什么感覺?(被信任、被理解、被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你有過么?(我的意圖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鼓勵給人們帶來的神奇)

提問3:我變了。變化在哪里?請讀讀第8自然段。找到我的變化。(我敢在家里練琴了,我比過去更刻苦了。因為,我要好好地練琴,盡心盡力的演奏,給老人帶去快樂和幸福。)老人是善良的,我也是那么的善良。我愿意用自己的琴聲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

出示句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著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jié)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提問4:細心地同學發(fā)現(xiàn)有個細節(jié)已經暴露了老人的身份了。誰找到了?這句話調動了孩子們的好勝心,他們很快就能找到手指悄悄地打著節(jié)奏。原來老人不是聾子!而我卻還沒發(fā)覺。

問:5:為什么說老人的眼睛像深深地湖水?

(從相識的那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靜的望著我,里面盛滿了關愛和鼓勵!真像一潭深深的湖水?。?/p>

四.激發(fā)想象,提升情感

一位慈祥的老人,微笑的看著一位年輕人拉琴,四周、靜悄悄的,此情此景,你會怎么想?你想對老人說些什么?你又會對年輕人說什么?先寫一寫,再交流。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后有感而發(fā)。

在孩子們被深深感動地時候,他們就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帶著這樣的感情讀課文,怎么可能讀不出韻味?

五.總結全文

有一首歌唱到,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這就是動聽的愛的旋律,這就是最動聽的人間真情!

當我得知老人不是聾子而是音樂教授時,我的震撼可想而知!這震撼激勵著我勇敢拼搏,永不懈?。∠鹿?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最精彩的一幕?。ㄏ抡n)

老師動情的過渡語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我抓住我的心理描寫和老人的平靜,用關愛、鼓勵概括了文章的主題思想,簡潔,有效,精要,好懂。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p>

15、彩色的翅膀評課稿聽課記錄

《彩色的翅膀》說課稿

《彩色的翅膀》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文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寶石島觀察通訊站信號兵戰(zhàn)士小高回家探親,從黑龍江探親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紙箱小昆蟲帶回小島的故事,贊揚了邊防戰(zhàn)士熱愛海島、扎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質。本文以小昆蟲為線索,我隨小高上寶石島一路見聞為順序展開。

二、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邊防戰(zhàn)士在艱苦的條件下熱愛海島、熱愛祖國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1.了解邊防戰(zhàn)士愛祖國海島的獨特方式,體會戰(zhàn)士的愛海島、愛祖國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難點:理解戰(zhàn)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zhàn)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四、說教法、學法

結合本課內容和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我所用的教法是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抓住戰(zhàn)士小高說的話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學法是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放聲讀,在讀中勾畫來學習本文。

五、說教學準備:課前閱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的資料

六、說教學時間: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ㄒ唬┘とざ?/p>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時我以形象、直觀的課題展示。也就是結合課題給課題插上翅膀。,之后通過質疑:這里講的翅膀是誰的翅膀,你見過什么的翅膀是彩色的?通過這樣的質疑引出談話話題,引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二)自學互動,適當點撥

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把高效課堂基本范式中的第二、三環(huán)節(jié)結合在一起。

課標指出,六年級的閱讀教學不但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也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因此本課我注重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學生初讀時,我指出,要弄清楚文中的主人公做了什么事,目的是讓學生心中存疑,帶著疑去讀課文才有動力。再加上有目標引領,學習的目的更明確。。當學生默讀之后我出示:本文通過對________(誰做什么事),讓學生自己試著補充。

學生明白了文中的主人公戰(zhàn)士小高探親回來是帶回一紙箱小昆蟲時,我接著質疑并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戰(zhàn)士小高為什么要帶這一紙箱的小昆蟲回寶石島呢?通過這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為下邊學生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聯(lián)系和理解戰(zhàn)士小高說的話,明白題目的雙重含義埋下了伏筆。學生在點撥下理解了全部的內容,之后又出示贊揚了________(誰有什么樣的精神或者品質)。達到再次鞏固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實現(xiàn)全面達標。

(三)自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ㄎ恼峦嘎冻鰜淼氖歉袆樱瑧?zhàn)士帶著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著,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里行間里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2、這些感受又是從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多讀幾次,并在旁邊做上批注,寫上自己一些感受。

 ?。ㄟ叿缿?zhàn)士的生活很苦,昆蟲與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小高愛海島,愛祖國,有扎根邊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島,讓海島越變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緊閉著嘴唇,兩眼直發(fā)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緊閉了,臉色比先前還難看。

  體會到因為海面上波濤起伏,船身前后晃蕩,小高擔心紙箱被損壞;另外紙箱里裝著的小昆蟲,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護它們。而且小高在暈船,身體極不舒服的情況下緊緊抱著紙箱的。) 

(2. 兩年前,戰(zhàn)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zhàn)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zhàn)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

  體會到戰(zhàn)士們?yōu)榱宋鞴系纳L,付出了許多心血。它凝結著戰(zhàn)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

 ?。?. 好像一股甜絲絲的甘漿,流進了每個戰(zhàn)士的心田。

  體會到這個西瓜是戰(zhàn)士們對祖國、對小島無限熱愛的結晶,是戰(zhàn)士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好果實。)  

(4.我就不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寶島,會不愿在這里安居樂業(yè)。

  體會到戰(zhàn)士相信小昆蟲會在島上愉快地生活、勞動。這段話充分地表明邊防戰(zhàn)士們早已作出了在海島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這里建設著自己的家園。同時,又反映出他們?yōu)楸Pl(wèi)祖國而不怕艱苦,自覺在那比大陸苦得多差得多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高尚品    

 ?。ㄋ模┙涣鞅磉_,朗讀深化,歸納總結。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從你們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體會到一個什么中心?讀所勾畫的句子。

 ?。ㄟ叿缿?zhàn)士熱愛海島,熱愛祖國。)

  3.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喜歡的句段?! ?/p>

 八、板書:

   彩色的翅膀

  

邊防戰(zhàn)士愛海島、愛祖國

16、圓的周長評課稿

周長 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師:觀察這組數據,你發(fā)現(xiàn)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了嗎?

師:現(xiàn)在誰能說說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生: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你觀察的很仔細)

師:(出示PPT)同學們都非常的偉大,你們和我們的祖先祖沖之有一樣的發(fā)現(xiàn)。(到底多多少呢?)

②學習圓周率

師:(出示ppt)其實,他早就研究了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發(fā)現(xiàn)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 (讀pi)表示。他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3.1415926535但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3.14。

>3.14 (板書: =圓周率)

師:而我們剛才得到的實驗結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板書:圓周率,3.14)

5、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圓的周長始終是直徑的倍,而且知道了圓周率是個常量,如果已知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呢?

生: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嗎?

生:C=d。(板書公式:C=d)

師:如果已知半徑呢?

生:C=2r。(板書公式: C=2r)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圓的周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出示ppt)那下面請同學們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做出準確的判斷。并說明你的理由。

師:(出示ppt)同學們知識掌握的非常好。下面請同學們解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結果。ppt出示結果)

【設計意圖:這三道習題是從基礎練到拓展練的跨越,讓學生在掌握了新內容的基礎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p>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要想做出判斷是要有依據的,下面你們能不能幫助阿凡提計算小黑驢和小花驢的的跑到長度,看比賽到底是不是公平呢?

生:(通過計算)不公平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小黑綠和小花驢比賽的情境中,運用新的知識解決問題,首尾呼應,使整節(jié)課完整而有序?!?/p>

師:阿凡提看到同學們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非常高興??墒菄醯年幹\詭計沒有得逞,很不甘心,于是又想了個新花招,設計出一種新型的跑道要和阿凡提比賽,同學們想看看跑道的樣子嗎?

生:想。

師:(出示ppt)阿凡提看到了跑道的樣子就答應了比賽。國王看到阿凡提答應了比賽,心想:聰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時候,我繞里面的8字路線跑,不知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這個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師:同學們課后去研究,看看是國王的陰謀得逞,還是阿凡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呢!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化曲為直

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3.14

C=d或C=2r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小黑綠和小花驢的比賽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激活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其次,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深切地體會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與此同時,我向學生提出質疑,以相同的方法測量學校花壇,車輪、地球赤道的長度,在質疑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學生產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驗證猜想,在理解了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及圓周率的基礎上,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學生在掌握新內容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小黑綠和小花驢比賽的情境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并對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前面圓的認識的成功鋪墊,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動,理解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因為親自經歷了小組內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的過程,所以學生能較為容易地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另外,我及時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撥、激勵,比如當學生展示巧妙的方法時我贊揚學生的想法有創(chuàng)意、善于發(fā)現(xiàn),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積極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體驗到獲得成功的樂趣。

我在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評價時,藝術性稍顯不足,另外,我對課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還需要提高。雖然對教材進行了較為深入地分析,但還沒做到徹底地理解。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彌補以上不足之處,提高個人理論素養(yǎng),使自己的教學趨于完美。

17、比的基本性質評課稿

舉例驗證

如:2:3=4:6=6:9

2:3= 4:6= 6:9=

2.根據分數和比的關系,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驗證

如:3:4=6:8=9:12

= =

3.根據除法和比的關系,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驗證。

如:5:6=10:12=15:18

56=1012=1518

在學生驗證的基礎上得出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并揭示課題:比的基本性質(板書)接著進行隨機練習:8:5=32:( ) 0.35:0.25=( ):25=( ):5

板書:7:5 8:5 9:8引導學生對這幾個比進行觀察,認識最簡整數比。

本環(huán)節(jié)當學生通過素材的研究產生了對規(guī)律的猜想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學會正確的研究方法,養(yǎng)成嚴密思維的習慣。因此,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驗證。并且在驗證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加強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之后接著進行了應用性的隨機練習,加深了學生對比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并引出最簡整數比,為化簡比做好充分的鋪墊。

四、應用規(guī)律,化簡比

學習了比的基本性質作用之一就是化簡比,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化簡整數比,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化簡整數比首先出示:12:18,并提出,你能把它化簡成一個最簡整數比嗎?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①12:18=126:186=2:3 ②12:18=(122):(182)=(63):(93)=2:3 ③12:18=(126):(186)=2:3 ④12:18= = 這幾種情況,此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出現(xiàn)的幾種做法讓學生思考,哪種正確?讓學生在自我糾辯中,明了錯因,掌握算法。并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指出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根據比和分數的聯(lián)系,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

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是在化簡整數比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時可直接提問怎樣化簡小數比?學生可能會說出把小數變成整數。然后出示:1.8:0.09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做完后集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變的。此時教師可提問:可不可以同時乘10?為什么?

學生掌握了化簡小數比的方法后,接著提出對于分數比,你想怎樣化簡?學生可能回答把分數化成整數,教師追問,怎樣把分數變成整數?接著出示: :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小組交流,在全班展示交流的時候教師要提問為什么要乘12?如果學生出現(xiàn) = =10:9教師應給予肯定。

化簡整數比是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前提,在掌握化簡比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探索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當學生掌握了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的方法后,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到化簡時的共同點,最后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小結:把不是整數比的化簡成整數比,再把不是最簡整數比的化成整數比。

五、鞏固拓展,應用規(guī)律

化簡比是對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因此,在這里充分的讓學生自主的運用已經掌握的規(guī)律解決問題。而且由于前面比較注重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不僅能靈活運用比的基本性質,而且還能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想到用除法來解決化簡比的問題,使學生實現(xiàn)對已有知識經驗的靈活的綜合應用。

 六、全課小結,布置作業(yè)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習的比的基本性質,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全面回顧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可能談到: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提升:我們在根據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整數比時,一般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能較快地得到最簡單的整數比。化簡分數比和小數比時,一般先化成整數比,再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通過引領學生全面回顧所學知識,提升學生梳理、概括知識的能力。并且注重知識網絡的建構,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知識的同時,關注以前學過的知識和以后將要研究的問題,使學生學會知識、明確聯(lián)系、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萌發(fā)自主地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yǎng)的意識。

  作業(yè)布置的完成練習十三的11至14題。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們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18、動蕩的春秋時期評課稿

七年級歷史上冊動蕩的春秋時期聽課稿,分享動蕩的春秋時期聽課感受和記錄

動蕩的春秋時期評課稿: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區(qū)分西周與東周、春秋與戰(zhàn)國的時間分期。

了解春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三大方面的表現(xiàn);王室衰微的三大方面的表現(xiàn)、以及諸侯爭霸的原因、口號、五霸、影響等基本史實。理解春秋時期經濟、政治、軍事上的變化對整個歷史進程的推動作用。

認識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歸納知識要點,理解重點,難點。

多媒體展示,講述歷史故事,再現(xiàn)歷史場景,寓樂寓教寓學。

提出典型問題,引導思考,學生自主思考與討論相結合,攻克問題。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生產力發(fā)展引起社會轉型,認識到生產力發(fā)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立發(fā)展生產力的觀念。

通過霸業(yè)興替的探究,認識到綜合國力和軟實力對國家生存和大國崛起的重要意義。

二、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春秋 時期是上承國家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下啟戰(zhàn)國由分裂邁向統(tǒng)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導致原有的各種制度遭到破壞,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xiàn)劇烈的變化,整個國家出現(xiàn)了割據紛爭的局面。本課主要學習三個內容: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三個內容是因果相連的遞進關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諸侯爭霸。

難點:生產技術的進步引起春秋時期一系列的變化;分封制的瓦解。

四、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少,歷史思維也欠缺,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好奇心強, 形象思維能力強, 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

五、教學方法

1. 講授法

2. 啟發(fā)式教學法

3. 討論歸納法

4. 閱讀講解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對回顧之前學的西周的建立與滅亡以及對西周之后東周歷史分期的介紹導入新課

(二)新授新課

1、春秋時期的經濟發(fā)展

請同學們自主閱讀第一自然段并思考歸納:

春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表現(xiàn),從三個方面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找并劃出

之后并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

考試引導劃出要點并做好筆記

剛才我們學習了春秋時期的經濟,掌握春秋時期的狀況還需要了解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春秋的政治吧老師總結過渡。

2、王室衰微

閱讀這三段從每一段中分別找出王室衰微的表現(xiàn)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書上的信息,由因朔果,幫助學生理解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勢力衰落、諸侯勢力崛起。

3、諸侯爭霸

老師指導學生默讀本部分。

請同學起來回答諸侯爭霸的原因是什么?口號和春秋五霸是什么?

老師給學生分析尊王攘夷并明白為什么提出這樣的口號

老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30頁并小組討論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

(三)課堂小結

利用板書進行知識梳理式歸納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xiàn)、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史實是春秋時期奴隸社會瓦解的突出表現(xiàn)。

(四)作業(yè)

第六課練習冊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輔助教學功能和立足初一學生學情,夯實基礎,立足課本,分析理清每個知識點。

通過引導學生,啟發(fā)式教學找出歸納重點,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材料和歷史學習、思維能力。

通過討論法、提問法,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原則,大膽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19、遠古的傳說評課稿

七年級歷史上冊遠古的傳說聽課稿,分享遠古的傳說聽課感受和記錄

遠古的傳說評課稿:

《遠古的傳說》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黃帝及其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原始社會走向終結。

2.過程與方法

利用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等各種歷史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教學重點】

黃帝被稱為人文初祖

【教學難點】

堯舜禹 禪讓的含義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我們民族被稱為華夏民族,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國具有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那么我們?yōu)槭裁幢环Q為炎黃子孫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我們的祖先是誰?

二、新課學習

(一)炎黃聯(lián)盟

教師:今天,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一個大家庭,被稱為炎黃子孫。傳說中以游牧為主的黃帝部落和以農耕為主的炎帝部落。

教師:中國歷史上對軒轅黃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時期(前770-前476年)。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為了表示對黃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黃帝廟,作為祭祀軒轅黃帝的專用場所,軒轅黃帝曾經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陜西省黃陵縣橋山之麓的軒轅廟便拔地而起。正式將橋山軒轅設列為國家祭祀場所是在距今1200年前的唐太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從些以后,橋山軒轅廟的祭祀活動,就成為國家組織的具有鮮明公祭性質的典禮,軒轅黃帝廟便成為華夏民族心馳神往、遙寄情思、謁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歷經五代十國、宋、元、明、清,世代相傳,綿延不絕。

教師:大約4000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傳,在黃河流域有兩個強大的部落,分別由炎帝、黃帝領導。在南方,蚩尤領導者一個強大的部落。

1.黃帝

教師:黃帝,姓姬,號軒轅氏。著名的部落首領,被后人尊為華夏族的祖先,是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始者。多媒體展示

2.炎帝

教師:炎帝姓姜,號神農氏。他教民農耕,是農業(yè)生產的創(chuàng)始人。同時還是醫(yī)藥之神,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教師:為爭奪土地和財富,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發(fā)生了阪泉之戰(zhàn)。最終炎帝失敗,歸順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lián)盟。

多媒體展示阪泉之戰(zhàn)圖片

3.蚩尤

教師:據說蚩尤是位桀驁不馴的野心家.據《山西通志》和《安邑縣志》載:他是安邑蚩尤村人。傳說蚩尤姜姓,牛首人身、銅頭鐵額、四目六手,不食五谷,以鐵石充饑。他好兵杖刀戟,能飛空走險,噴云吐霧。

教師:原來居住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后來發(fā)展到山東、河南、安徽一帶,是最早進入中原的部落。

多媒體展示炎帝黃帝大戰(zhàn)蚩尤圖

教師:戰(zhàn)爭爆發(fā)后,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huán)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zhàn)階段,適合于晴天氣環(huán)境作戰(zhàn)的黃帝族處境并不有利,曾經九戰(zhàn)而九敗。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zhàn)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fā)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于一舉擊敗敵人, 并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qū))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zhàn)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教師:傳說,涿鹿之戰(zhàn)十分激烈。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施展法術,突然間風雨大作,使黃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黃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車,辨別了方向,才把蚩尤打敗。

多媒體展示涿鹿之戰(zhàn)圖

教師:炎帝與黃帝兩個部落聯(lián)盟共同戰(zhàn)蚩尤最終形成了華夏族。

多媒體展示華夏族形成的圖片

教師: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我們?yōu)楹谓醒S子孫了。

多媒體展示祭拜軒轅圖

教師:炎帝、黃帝、蚩尤和堯、舜、禹的傳說,反映了我國原始時代末期社會的情況,

多媒體展示圖片

(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

教師:炎帝,主要活動于陜西渭河流域。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還制作樂器琴瑟、還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多媒體展示炎帝發(fā)明圖片

教師: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還教人挖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fā)明弓箭和指南車。隸首發(fā)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

多媒體展示黃帝發(fā)明圖示

教師:在文中劃出重點內容

多媒體展示

教師:《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fā)明了養(yǎng)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

多媒體展示圖片

問題思考: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有很多發(fā)明你認為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發(fā)映出當時人們生活的哪些變化?你認為先民的傳說是否有科學根據?

學生:在生產上:制作出了陶器、發(fā)明了紡織等

學生:在生活上:教會人們開墾耕種、種植五谷和蔬菜等。使人們的生活有所保障。

學生:在經濟交流上:教會人們通商交換。

學生:有科學依據:在西安半坡、河南仰韶等遺址發(fā)現(xiàn)大量彩陶如尖底瓶、陶罐等。考古學家在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發(fā)掘出水井的遺跡。蠶繭和石制品等。

討論: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學生:遠古傳說:在文字發(fā)明以前,口耳相傳的、沒被考古資料證明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對上古洪荒時期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其中蘊涵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

學生:歷史事實:被考古資料證明的、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三)堯舜禹的禪讓

教師:禪讓制的實質是什么?

學生:實質:部落聯(lián)盟民主推選首領的一種制度。

多媒體展示禪讓制圖片

教師: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教師:堯舜禹的表現(xiàn)?

學生:堯教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解除水患;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過家門而不入。

教師:大禹治水用什么方法治水的?

學生:挖溝開渠疏、導結合。

教師:治水的結果這樣呢?

學生: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過上了安康生活。

多媒體展示大禹治水圖片

教師:舜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于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xù)鯀之業(yè)。禹乃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妒酚浵谋炯o》

教師:大禹的尊稱怎么來的?

學生: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xiāng)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因治洪水有功,人們?yōu)楸磉_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問題思考:從大禹治水的事跡中可以看到什么樣的精神?

學生:以工作為主,為國家建設不惜犧牲個人利益。

三、課堂總結

從黃帝以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發(fā)端,西漢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落筆第一人也是黃帝。他是我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依托,是十幾億炎黃子孫心系一處的文化巨擘。由他及歷代有為國君的努力,中國不斷發(fā)展、壯大,走向統(tǒng)一、團結,民主,富強!

四、課堂練習

1.2005年5月6日,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首站拜謁了陜西橋山的黃帝陵,因為黃帝( D )

A.是文字的發(fā)明者

B.曾今打敗了炎帝

C.制造出了指南車

D.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2.在我國,漢字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傳說時代,相傳文字的發(fā)明者是( A )

A.倉頡 B.嫘祖

C.黃帝 D.伶?zhèn)?/p>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本課知識點

2.做練習冊

【教學反思】

《遠古的傳說》學習中要注意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層層設問,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在進行總結說明,應該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20、單細胞生物評課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言]:許多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但是,在自然界中,還有一些生物體本身只有一個細胞,它們是單細胞生物。

[提出問題]:單細胞生物僅由一個細胞構成,但它們卻能獨立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為什么?

[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

( )

B.二氧化碳 C.氧氣 D.養(yǎng)料

附錄:

探究報告

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

1.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探究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針對問題,提出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設計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到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和交流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以進一步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評課稿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案例導入:

學生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產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

在組長的組織下,小組成員有計劃地討論交流,記下疑惑之處,本組學生展示以下問題,其他同學補充。

1、學生觀看動畫

教師:及時總結可以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更系統(tǒng),同學們總結一下吧!對總結深刻之處給予表揚和鼓勵。 本組學生討論交流之后,進行總結,其他同學補充。

教師出示以下練習,請學生認真解答。

本組學生討論交流之后,積極回答,其他同學糾錯補充。

1、教師:如果細胞不按規(guī)律地分裂,會有什么結果?指導學生自學書本P58,解決以下問題:

學生積極發(fā)言,并說說養(yǎng)成哪些良好生活習慣,增強學好生物的信心,樹立遠大理想。

22、動物細胞評課稿

七年級生物上冊動物細胞聽課稿,分享動物細胞聽課感受和記錄

動物細胞評課稿

動物細胞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植物細胞內容的自然延續(xù)。本節(jié)的實驗活動也是以上一節(jié)的實驗知識與技能作為鋪墊。

學生在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之后,自然就想知道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這兩類細胞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又有哪些不同之處?想一想,議一議活動安排的內容,就是依據這種想法進行設計的。這體現(xiàn)了教材在幫助學生建構概念時,利用了學生已有的一些前概念的思想。

本節(jié)中的實驗活動,因為有了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經驗,因此,實驗活動的難度不大。但需要教師理解的是,教材選擇的材料是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一方面因為材料取自學生自身,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保證學生順利地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另一方面,由于口腔內壁上脫落的細胞較少,而且有不少是食物殘渣,因此,采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無形地增加了學生操作的難度。教師需要在教會學生取材以及后期染色方面多加指導。

關于動物細胞的結構,同上一節(jié)一樣,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后獲得相關知識。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中,強調要將上皮細胞放置在質量分數為0.9%的生理鹽水中,其目的是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便于觀察細胞,特別是觀察到細胞核。

在講述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的基礎上,教材在正文中總結出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一重要概念。從教材呈現(xiàn)這一重要概念的位置來看,教材是非常重視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概念的,概念的形成是有事實性材料來支撐的。不僅如此,教材還在科學家的故事欄目中,介紹了施萊登和施旺建立細胞學說的過程和成功的原因,以及細胞學說建立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全面理解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的重要意義。

制作動物細胞模型的活動,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活動,進一步鞏固加深動物細胞基本結構的知識;另一方面,制作模型的材料成本并不高,如果注意衛(wèi)生是完全可以食用的,這也無形地激發(fā)了學生動手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了前面的學習,知道了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初步學會了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很自然會想知道動物細胞結構和人(自己)細胞結構的沖動和極大的興致和好奇心。所以,同樣會出現(xiàn)操作的盲目性,以及在操作過程中因為找不到細胞而出現(xiàn)心理波動,這些教師一定要注意。比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概念的形成是這節(jié)課另一個重點和難點,學生子在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后可獲得相關知識。

制作模型是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在小組合作的情況下,制作成功的可能性很高。正好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2.說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的異同點。

3.建立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概念。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

2.嘗試制作動物細胞模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同細胞學說史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2.認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三、教學難點重點

1.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動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和觀察。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實驗材料用具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實驗分析教師實驗演示組織學生實驗學生匯總實驗結果并分析總結比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模擬制作進一步鞏固

七、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和繪制動物細胞結構簡圖,將進一步掌握制作、觀察臨時裝片和繪制生物圖的技能;通過觀察總結概括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并經過比較知道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因此,建議采用邊討論邊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八、學法建議

聯(lián)系前邊植物細胞的相關知識,延伸到本節(jié)課,進一步聯(lián)系裝片的制作和觀察,同時注意操作的區(qū)別。在討論后進行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比較。最后動手制作模型,進一步認識動物細胞結構。

九、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投影: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

復習:1.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七字步驟。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二、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

投影:各種不同細胞的形狀。

問:大家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它和植物細胞一樣嗎?(非常想)那么要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授新課: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投影視頻: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閱讀課本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并組織學生自主制作裝片

提示學生實驗中的注意事項、規(guī)范操作。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提示學生思考:(投影)

(1)為什么要用生理鹽水而不用清水?

(2)怎樣提取口腔上皮細胞

(3)動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過程和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制作過程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動手,進一步熟練操作,體驗自主實驗的成功,并且提高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

2.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提示學生觀察要按照規(guī)范的操作步驟:安放-對光-放置裝片-調焦-觀察;

在觀察的過程中分析思考:(投影)

(1)口腔上皮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是什么樣的?

(2)與植物細胞比較有哪些不同之處?

(3)用不同的染料進行染色是否看到的效果一樣?

觀察過程中提示學生:

(1)如果在低倍鏡下觀察,見到口腔上皮細胞或成群或分散或呈現(xiàn)重疊狀態(tài)是,應移動載玻片,選擇單個、完整的細胞進行觀察。

(2)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染色的結果較有層次:細胞核呈棕色,細胞質呈紫紅色,細胞膜無色,效果不錯。

(3)在取樣很少的情況下,不容易找到細胞,可以自上到下,從左到右認真尋找,不要輕易放棄。

(設計意圖:相互交流經驗,相互促進,發(fā)現(xiàn)細節(jié),促進提高)

3.繪圖:繪制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圖

學生依照已有的經驗繪制自己觀察到的細胞圖,實事求是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再次提醒,繪圖要求)最后較好的繪圖在全班展示。

讓我們再來認識人體或動物體一些其他的細胞。媒體演示(投影片或多媒體)。這些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比較在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投影:動物細胞模式圖。

學生討論歸納總結: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的形態(tài)雖然不同,但是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問:我們實際觀察上能看見線粒體嗎?(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到)

問:動物細胞僅僅只有這些結構嗎?還有沒有其他結構呢?

投影:動物細胞還有哪些結構?

學生觀看并總結。

我們已經知道了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呢,是不是也是有細胞構成的呢?

投影:細菌、真菌和各種動植物細胞。

同時指導學生閱讀科學家的故事,得出: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討論比較中得到結論)

4.課外活動

制作動物細胞的模型。

模擬制作,可以在教師幫助下按照書中的方法制作,也可以在不用瓊脂的情況下,利用現(xiàn)成的果凍加入一枚彩色糖粒示意細胞核,果凍即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即細胞膜,能夠達到效果,比較方便、衛(wèi)生,不足之處是學生動手的成分要少一些。鼓勵學生發(fā)掘更好的材料和辦法,同時還可以制作植物細胞模型,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評比。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延伸到課外,給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想象動手能力)

十、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依然是以學生動手為主,有前面觀察植物細胞的學習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完成難度較小,但是可能由于教學設備的局限,會造成課堂混亂,特別是在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時候會出現(xiàn)學生之間相互取材打鬧的情況。同時實驗的操作規(guī)范和細節(jié)依然會影響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十一、板書設計

動物細胞

方法步驟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擦、滴、刮、涂、蓋、染、吸

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比較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異同點

植物細胞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十二、關鍵詞

動物細胞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3、植物細胞評課稿

制作苦葉(黑藻)臨時裝片(了解)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壁保護和支持

2)細胞膜保護并控制物質的進出

3)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控制 細胞的生長、發(fā)育和遺傳

4)細胞質新陳代謝的場所

5)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6)液泡 內含有細胞液

七、練習題

(一)判斷

1、要想觀察血液中的紅細胞,可以講實驗材料制成切片進行觀察。( x )

2、制作的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觀察到細胞。(x )

3、綠色植物的每個細胞都含有線粒體和葉綠體。(x )

4、用鋼筆畫細胞結構簡圖時,要注意用粗線表示途中的教案的地方。(x )

(二)怎樣區(qū)別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和氣泡?

一般來說,氣泡在顯微鏡視野中呈現(xiàn)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鑷子尖輕輕壓一下,氣泡就會變形或移動。

(三)制作臨時裝片時,染色會對細胞產生什么影響?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不經過染色的臨時裝片?

染色可以使細胞的結構顯示得更清楚。但是對活細胞的生物活性會有很大影響,有時甚至是致死的。因此,在觀察活的細胞及其生物活性時,應該使用不經染色的臨時裝片。

(四)擠壓水果可以得到果汁,這些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結構的哪一部分?

主要來自液泡中的細胞液

(五)顯微鏡視野中出現(xiàn)了一個污點。你有什么辦法判斷這個污點是在物鏡上還是在目鏡上?

邊觀察邊移動玻片,如果臟東西也跟著移動,則臟東西在玻片上;

邊觀察邊移動目鏡,如果臟東西也跟著轉動,則臟東西在目鏡上;

如果以上都試了,臟東西未跟著轉動,則臟東西在物鏡上。

(六)為了使臨時裝片內不產生氣泡或少產生氣泡,蓋蓋玻片時應該( d )

A、把蓋玻片平放在載玻片上

B、事先多滴幾滴清水

C、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重重地壓

D、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載玻片的水滴,輕輕地平放

(七)7、植物細胞中,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作用的結構是( a )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

(八)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的表皮細胞和番茄果肉細胞,在視野中,前者( b )

A.排列緊密、卵圓形

B.排列緊密、長方形

C.排列疏松、卵圓形

D.排列疏松、長方形

24、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評課稿

七年級生物上冊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x聽課稿,分享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聽課感受和記錄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評課稿: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興趣參與課堂探究活動并愿與小組其它同學合作和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

2、能夠對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設,嘗試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經歷實驗的過程并認真觀察和記錄。

3、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

4、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

6、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教材分析:

《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探索生命的奧秘》的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包含了本書的第一個探究實驗。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節(jié)有關周圍生物的知識后,以生活中常見的鼠婦為話題,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再介紹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讓學生從兩個方面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最后再自然的說明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學生分析:

省會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觸過鼠婦,對這種生物了解不多。由于這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對探究性學習又很少經歷,因此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探究的每一個步驟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具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教師積極加以引導。

學習內容 學 生 活 動 教 師 活 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提問。 四人一組,捕捉鼠婦(課前);

發(fā)言說明如何捕到鼠婦,提出問題。 帶領組長在室外觀察鼠婦,指出鼠婦即西瓜蟲、潮蟲。

對學生發(fā)言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問題有選擇的回答,留下有探究意義的問題。

二、逐步深入,體驗探究的過程 思考回答遺留下的問題,作出各自的假設;

在討論發(fā)言中設計出實驗方案;

四人一組實驗操作,觀察現(xiàn)象,記錄數據,分組匯報結果;

討論數據的處理方法;

處理數據;

匯報處理結果;

得出結論。 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講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引導提問,將個別學生未想到的實驗方案的細節(jié)講清楚,確保實驗的科學嚴謹性;

糾正錯誤做法,表揚表現(xiàn)好的實驗小組;

評價結果;

啟發(fā)學生利用好數學工具;

鼓勵結果不同的學生思考原因;

評價結論。

三、鞏固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記錄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思考怎樣對待實驗動物。 恰當給出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提醒學生處理實驗動物。

四、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   發(fā)言,舉出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其它例子。 舉例說明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

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舉例子。

五、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發(fā)言,舉出生物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的例子。 安排學生自學閱讀課本相關的內容;

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知識舉例子。

設計思路:

課前準備:

教師:全班分組,4人一組分成若干組,帶領各組組長在室外觀察鼠婦,指出鼠婦即西瓜蟲、潮蟲。準備教具(大托盤、濕土、紙板、透光的塑料板等)

學生:以組為單位捕捉10只鼠婦,對半放入裝有濕土的兩個黑色瓶中。

教學過程:

一、學生發(fā)言,引出問題

師:昨天,同學們捕捉了許多鼠婦放在瓶子里,下面我們首先請幾位同學給我們講講他是怎樣捉到鼠婦的。

生(女):我在草叢里和墻角落發(fā)現(xiàn)它們,用草桿引它們爬上去,然后放進瓶子里,不過鼠婦老是從草桿上掉下去,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捉到10只。

(同學們發(fā)出善意的笑聲,好幾位男生同時舉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開石塊后找到它們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們小組的同學把我家的花盤全部挪動了一遍,在花盤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們,我們想了一個辦法,用紙卷成漏斗狀,然后設法讓鼠婦爬進漏斗,把它們從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師:看來大家在捕捉鼠婦的時候都動了腦筋,有些同學還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學們在捕捉鼠婦的過程中想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鼠婦生活的地方又陰暗又潮濕,長年累月。這樣,它們受得了嗎?

師:每種生物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的習慣在干燥的地方,有的習慣在潮濕的地方,比如說蚯蚓它就長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婦生活在潮濕的土壤表層,它們吃什么呀?

師:這個問題真厲害,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回去查查相應的資料,下節(jié)課再回答你,好嗎?

生:好。

生:鼠婦是不是膽子特別小呀?我小心搬開花盤的時候既沒有碰到它,也還沒有動手捉它,它就四處亂爬。

師:是啊,搬開石塊或花盤以后鼠婦很快就爬走了,它們?yōu)槭裁磁雷吣??是膽子特別小嗎?

(老師板書問題:搬開石塊或花盤,鼠婦為什么爬走呢?)

【問題最好是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學生提出來的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才有更大的興趣去探究,老師應該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去引 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p>

二、逐步深入,帶領學生進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設

(思考一會兒后,好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生:石塊或花盤搬開,對鼠婦來講是一種刺激,它感到危險,知道有人來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為它們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塊或花盤拿開的話,陽光照進來,生活的環(huán)境溫度升高,它們不適應,就爬走了。

生:鼠婦不喜歡光,光對它們來講是一種刺激,光照進來讓鼠婦感覺到不安,所以它們就跑掉了。

師:那就是說,你認為鼠婦爬走是因為環(huán)境變明亮了,或者說,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使它逃離明亮的地方,選擇陰暗的地方。

師:幾位同學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確。因此,我們把這些看法作為這個問題的假設的答案,怎樣驗證誰說得假設對呢?

生:做實驗。

師:老師也同意通過做實驗去驗證。但我們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我們先選擇聽起來最合理的第三種假設(環(huán)境變明亮使鼠婦爬走)去驗證,時間有多的話,我們再去驗證其余兩種假設。

(老師板書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變明亮會使鼠婦爬走。)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婦爬走,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做出了好幾種猜測,每個人談的都有道理,但學生第一次接觸探究實驗,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辦,老師適當做出選擇其一的安排,將學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體的探究活動過程。】

(2)制定和實施探究方案

師:那么,這個實驗怎么做呢?同學們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應該準備一些干的土壤和濕的土壤,然后設法保證濕的一邊是陰暗的,干的一邊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婦放進去,看看哪邊的數量多。

師:怎么樣才能保證濕的一邊是陰暗的,干的一邊是明亮的呢?

生:我可以用一個大托盤,干的土壤和濕的土壤放在里面兩邊,然后在托盤相應的一邊蓋上紙板,另一邊蓋上透明塑料板。

師:看來,這位同學受到了我們桌子上準備的實驗器材的啟發(fā),不過我想問這位同學,不蓋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證了光線明亮嗎?

生:蓋上可以防止鼠婦爬出來。

師:同學們對這位同學的實驗方案還有什么意見嗎?

生:我覺得應該把兩邊的土壤改成都是干的土壤或者都是濕的土壤,不然的話,就說不清楚是土壤的干濕還是光線的明暗使鼠婦爬動。

師: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婦爬走是不是和光線變明亮有關,只有在其它的條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看出光線的明暗這一對不一樣的條件對鼠婦有沒有影響。

師:像這樣的光、水、溫度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條件,我們把它們叫做非生物因素。(老師板書非生物因素:光、水、溫度等)影響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們就把它們叫做

生:生物因素。

(老師板書:生物因素)

師:那么,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呢?還是改成都是濕的土壤好?

生:改成濕的土壤好。

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呢?

生:因為我們看到鼠婦一般是在潮濕的地方,在干燥的地方沒有看到,推測鼠婦習慣生活在潮濕的地方,把鼠婦放到濕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適應,很快安靜下來,有利于我們觀察鼠婦的活動,避免造成大的實驗誤差。

生: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剛才推測人掀開石塊這種刺激也可能是鼠婦爬走的原因,把鼠婦放進去對鼠婦來講是一個很強的刺激,它不會四處亂爬嗎?

師:會。

生:那怎么計算鼠婦哪邊爬得多呢?

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同學們說說看,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生:可以把鼠婦靜置幾分鐘,等它脫離了這種刺激的影響后再開始計數。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因此,我們要讓鼠婦靜靜地在里面呆上幾分鐘,讓它適應一下實驗裝置的環(huán)境,避免由于鼠婦的緊張而造成實驗誤差,這同時提醒我們做實驗時要保持教室里的安靜,以免干擾了鼠婦。

【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在制訂實驗的方案時,常常考慮不周到。教師以引領者的身份啟發(fā)學生思考,完善實驗方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長期這樣,學生考慮問題、制訂實驗方案的能力就會獲得提高?!?/p>

師:大家對這個實驗裝置考慮得很嚴密,看來同學們都意識到了要想研究某個條件影響鼠婦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條件控制起來,避免它們的干擾。做實驗前,老師還有二個具體的操作問題想問一下大家。實驗第一步,大家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鼠婦怎么樣放進去呢?我們每個實驗小組兩個瓶子里各裝了5只鼠婦,是一起放進托盤的某個地方呢還是分兩部分放到不同的地方?放到哪里比較好?

生:我覺得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比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邊爬。

師:有其它的意見嗎?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僅僅看出它們往哪邊爬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具體的在明亮和陰暗中的鼠婦數量來證明鼠婦喜歡哪種環(huán)境,而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不方便計數,因為中央區(qū)域處于陰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處于這一區(qū)域的鼠婦算作哪一邊的。

師:那你覺得怎么做好呢?

生:我覺得應該同時在托盤的兩邊一起放,5只鼠婦放在明亮區(qū)域的中央5只鼠婦放在陰暗區(qū)域的中央,這樣便于計數。

師: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好,根據我們的實驗設計,應該是依靠鼠婦安靜下來2、3分鐘后分別呆在明亮的區(qū)域和陰暗區(qū)域的鼠婦數量來判斷它喜歡哪種環(huán)境,但是,有的鼠婦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差,放進去5分鐘還不能適應這個環(huán)境,還在亂爬;還有,你在計數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鼠婦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適應,正往回爬但又還沒越過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經計數了。這二種情況都會帶來誤差,怎么樣解決它們呢?

生:首先保持周圍的環(huán)境安靜,然后等到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才開始計數。

師: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

生:(著急的解釋)我指的是沒有很大的爬來爬去的時候才開始計數。

師:別的同學有什么想法?

生:我覺得讓鼠婦安靜幾分鐘后,可以多觀察幾次,每次觀察都作記錄。

師: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生:可以包含各種情況對實驗的影響,減少誤差。

師:不錯,能想到這一點真是不容易。好,我們確定下來,將鼠婦靜置的時間是2分鐘,2分鐘之后每隔1分鐘統(tǒng)計一次,共統(tǒng)計10次。一會兒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婦開始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的時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由于科學探究實驗具有很大的嚴謹性,有些實驗設計的細節(jié)問題學生確實想不到,這時候需要老師加以提問、引導,將一些需要補充交代的問題講清楚,以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p>

(學生分組實驗,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注意糾正他們錯誤的做法并對分工合作表現(xiàn)好的實驗小組予以及時表揚。)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如下兩個表格)

表格一 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下的鼠婦數

環(huán)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陰暗

環(huán)境 1組 2組 3組 4組 5組 6組 7組 8組 9組 10組 11組 12組 13組

明亮

陰暗

表格二 不同環(huán)境下各小組的鼠婦平均數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分工的情況以及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上講臺)我們小組是這樣分工的:甲 同學負責把鼠婦放進去,并蓋好紙板和塑料板;乙同學計時;丙同學統(tǒng)計鼠婦的數量;丁同學負責記錄。我們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在黑板上的第一個表格內記錄實驗數據)。

師:看上去這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中,每次記錄的數字大都是陰暗處的比明亮處的大,其它小組的情況也是這樣嗎?

生:是這樣。

師:10組數據挺多的,有沒有更簡單明確的表示實驗結果的方法呢?

生:可以運用數學中求平均數的方法。

師:(進一步追問)具體怎么求?

生:明亮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陰暗處的數據加起來除以10。

師:(啟發(fā)提問)這可能會得到小數,怎么處理呢?

生:四舍五入。

師:有沒有反對意見?

(同學們思考了一會兒,有幾位同學急不可耐地舉起了手)

生:我不同意用四舍五入來處理!因為數學老師講過,應用題要按實際情況處理,這是實際問題,鼠婦超過半只才能算一只,所以應該是小數點后的數字大于0.5才進一位,并且只保留整數。

師:很好,每個小組計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然后各組給大家匯報一下。

(各小組依次在黑板上的第二個表格中記錄數據)

師:看,用平均數表示大家的實驗結果就十分簡單明了。實際上,我們班有13個組,相當于做了12次重復實驗,我們知道,實驗重復的越多,就越容易減少誤差,得到的結果就越可靠。比如說我們扔一枚硬幣,落地時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扔一次的結果假如是正面朝上的話,我們并不能得出扔硬幣落地正面會朝上的結論,因為大家都知道,多扔幾次就可以得到硬幣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結果是一樣多的。那么,我們怎么樣來處理這13組實驗數據呢?

生:將每一組的平均值加起來再求一次平均數。

師:很好,這位同學反應很快,說明他理解了處理重復實驗數據的方法,請大家算一下這個平均值。

(學生計算,匯報)

師:明亮處的平均值是2,陰暗處的平均值是8,這兩個平均值可以說明鼠婦喜歡陰暗的環(huán)境,從而可以得出結論,環(huán)境變明亮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實驗數據的處理對于七年級(初一)的孩子來講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內容,老師應合理的予以啟發(fā),讓學生充分運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教學實際情況證明,做到這一點不是很難,而且學生使用了其它學科的知識感覺很有成就感,無形之中讓學生明白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補性,使他們努力學好其它學科?!?/p>

三、鞏固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師:其實不僅是光,在我們完成剛才這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想到鼠婦的生活也許還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土壤的潮濕程度以及溫度等等。請大家參照我們課堂上設計的這個探究性實驗的裝置和步驟,設計一個類似的探究實驗,看看鼠婦的生活是否受其它的因素的影響。由于時間的原因,同學們只能下課以后去試一試了。最后提醒大家一下,課后完成自己設計的另一個探究實驗后,鼠婦怎么處理呢?

生:放回到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

師:好,我們就要養(yǎng)成這種愛護實驗動物的好習慣。

四、從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引申到生物因素的影響

師:同學們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說過,人掀動石塊或移動花盤會使鼠婦爬走,影響鼠婦的生活,除了人之外,其它的生物當然也可能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提到過的生物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際上,自然界中這種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講的就是螳螂對蟬生活的影響和黃雀對螳螂生活的影響,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捕食關系,大家還知道哪些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嗎?

(學生發(fā)言舉例子)

五、從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轉而講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師:大家舉的例子都不錯。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會影響生物的生活,但是,生物只是被動地受環(huán)境的影響,它對環(huán)境就不會有一定的影響嗎?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10頁圖1-6土培中的蚯蚓閱讀相關文字,思考這個問題。

生:蚯蚓在土壤里鉆來鉆去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蚯蚓會吃掉落葉和一引起生活垃圾,能清除一些環(huán)境污染;蚯蚓的糞便是植物生稱的好肥料;還有,蚯蚓是高蛋白的,營養(yǎng)豐富。

(同學們哄的一聲都笑了)

師:看來這位同學的課外知識挺豐富的。通過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知道生物確實會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但我們可以想到,生物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已經適應了這個環(huán)境。比如說蚯蚓沒有適應在土壤中生活的話,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影響土壤的。請大家翻到課本第8頁,觀察節(jié)頭情影圖沙漠中的仙人掌,這是一個典型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學生觀察、思考)

師: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的例子嗎?

(學生發(fā)言舉例子并討論)

課后反思: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jié)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比如:老師不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自己直接給出問題,生怕學生胡思亂想,五花八門的問題讓自己下不了臺(其實老師回答不出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坦白說出學生反而覺得你坦誠,更喜歡你,不讓學生提問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再比如,在設計探究方案時常常擔心學生丟三拉四而干脆給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在學生實施探究方案時又擔心學生計時不準,而常常由老師統(tǒng)一計時,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而這次上課,我放得很開,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從設計探究方案到實施探究方案,一切都是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我只是起了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項時把需要交代的問題交代清楚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積極思考、提問、表達、動手,很好的完成了這個探究活動,并且在實驗后的分析處理數據的過程中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表現(xiàn)出很好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后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熱情。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于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jié)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jié)連堂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并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于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于學生鞏固對探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

25、地形圖的判讀評課稿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形圖的判讀聽課稿,分享地形圖的判讀聽課感受和記錄

地形圖的判讀評課稿第一篇:

《地形圖的判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運用地圖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會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會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等高線地形圖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 .能夠運用地形圖上分辨出五種主要地形類型

4.運用地形剖面圖,判讀地勢高低起伏、坡度陡緩并能繪制簡單的地形剖面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等高線形態(tài)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教學難點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復習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會運用比例尺,通過測量圖上距離,換算出實際距離;②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圖上有三種表示方法)①指向標(課件展示);②

經緯網;③按慣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3.圖例

經緯網;③按慣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3.圖例

激趣導入

國慶黃金周將要來臨,某班的一位同學準備隨家人去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覺得他們應該隨身攜帶的物品有什么?(地圖)

還記得我們做過的題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圖?(地形圖)很好,人們最常用的兩種地形圖是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圖。那這兩種地圖怎么閱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怎么去閱讀地形圖。

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重點討論的地形圖的判讀(板書)

預習定標

情景創(chuàng)設國慶黃金周將要來臨,某班的一位同學準備隨家人去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為要爬山,所以出發(fā)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圖。這下他們犯難了,地形圖怎么讀呢?

下達任務教師告訴學生:判讀地形圖其實并不困難,只要像關云長一樣過五關斬六將就可以學會地形圖的判讀了。哪五關呢?

合作達標

第一關:會讀地圖上的高度

設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測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圖上顯示甲山確實比丁山高,這是為什么?

電腦出示動畫: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閱讀書本P24,幫我找出相對高度和海拔的定義。

歸納小結: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注意:地圖上出現(xiàn)的高度一般情況下的都是海拔。

闖關題(一):

甲山的海拔為 米,丁山的海拔為 米,

甲山相對丁山的相對高度為 米。

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米。

AC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米

承轉:人們是怎樣把立體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繪制到平面地圖上的呢?

第二關:繪制等高線

學生自學:讀課文并觀察課本上的等高線示意圖,體會等高線是怎么繪制的?

動畫:P16圖1.28等高線圖的繪制過程(學生認真觀察,形象感知)

學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師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即為等高距。

注意:同一幅地圖中等高距相同。

同一條等高線上所有點的高度相同。

高度不同的兩條等高線 (會,不會)交叉。

如果繪的是等深線,圖中由內向外高度 。

闖關題(二):(見上右圖)

那么地形坡與等高線有什么關系呢?

第三關: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一) 坡度陡緩

設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圖片),請你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線,并說說原因。

提問:你能把你的原因用這座山的等高線圖加以解釋嗎?(出示等高線圖,學生解釋,教師引導歸納)

闖關題(三):(電腦出示)

(二)山體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態(tài)

第四關:判讀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tài)

讀圖感悟: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本P1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示意圖:

(1)認識山體素描圖上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態(tài)。

(2)辨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線形狀及其特點。

教師精講點撥:用電腦出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關圖進行分析對比。

演示:用拳頭演示

第五關:分層設色地形圖

設疑:用電腦出示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怎么讀呢?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讀課本P27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辨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種地形并區(qū)分它們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對比高度表從顏色上區(qū)分五種基本地形。(教師點撥)

師生互動:歸納總結。

闖關題(五):找找圖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互動展示

闖關題(四):

(1)寫出右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類型名稱:

A C

D E

F

(2)讀左下圖,找出圖中的山頂、鞍部、山谷和山脊。

(到屏幕前指出來)

交流反饋

見課堂作業(yè)。

課堂小結:這一節(jié)課,我們過五關斬六將學會了地形圖的判讀,在學習和生活中為了大家更好的運用地形圖,我給大家了總結了一段歌謠:

地形圖的判讀

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

結束語:我已經基本弄懂了等高線地形圖,要出發(fā)去爬山了。

課余大家可以搜集幾幅地形圖來讀讀試試,還可以利用課本上的方法做一個等高線模型或者沙盤。有很多知識等著你們去學習呢,大家努力啊~

地形圖的判讀評課稿第二篇:

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閱讀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等高線繪法示意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使學生明確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等高線概念;了解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的構成和特點。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線間高程,疏密程度,不同形態(tài)的判讀、分析,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形圖的能力.初步學會在地圖上辨認地面的高低起伏?! ?/p>

3、情感目標:  

  通過運用課件展示、地形模型,小組之間的討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圖的空間概念。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使學生懂得學習地理知識必須有科學的方法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學會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形?! ?/p>

2、了解等高線概念,明確等高線形態(tài)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教學難點】  

1、在等高線圖上識別主要地形類型  

2、學會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部位等高線的分布狀態(tài)?! ?/p>

【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實踐探究法、直觀演示、講解、討論以及練習法?! ?/p>

2、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觀察法。  

【教具準備】課件、等高線地形模型?! ?/p>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課件展示: 幾種地形類型的圖片)  

導言: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珍藏著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天然藝術作品。有廣闊無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的高原,這是物產豐富的盆地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畫面,有高山、有低地。然而能夠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的地圖,卻是平面的。她是怎樣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就能引發(fā)動力。 七年級學生對學習地理有一定的興趣,熱情高,思維活躍,在這里用地理學科特有的魅力設疑導思吸引著他們?! ?/p>

板書:地形圖的判讀  

二、指導學習,探究創(chuàng)新:  

學生自讀課本,結合第31頁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學案第1題: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對高度?   

學以致用:  

請教同學們一個問題:據測量,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高度 8844.13米 ,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卻說珠穆朗瑪峰高度為4000多米?同一個珠穆朗瑪峰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個高度值? 珠穆朗瑪峰高 8844.13米 指的是什么高度? (海拔高度)。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說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4000多米則指的是什么高度?(相對高度)  

【設計意圖】  

首先讓學生通過課本文字自學了解海拔和相對高度兩種高度的定義。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看學法提示相近的概念,要從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來進行比較,這樣記憶得才牢固。使學生明確由于起點不同,有海拔和相對高度兩種高度值。然后延伸與實際相聯(lián)系,感受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珠穆朗瑪峰的兩個高度值,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縱向思維的能力。

(活動)陸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五種基本地形類型,課件展示圖片,并引導學生完成相關表格。

【設計意圖】同學們通過欣賞圖片,分小組討論完成表格,既能讓學生以輕松完成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知道取長補短的重要性,相信集體的力量大?!?/p>

(過渡)電影《紅河谷》里的片斷:紅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兩個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從他們身上搜出來一幅圖,兩個英國人撒謊說他們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們畫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來就是這幾張蝴蝶圖帶來了英國的軍隊。這幅圖到底是什么呢?(學生讀課本找出等高線地形圖)?! ?/p>

(一)等高線地形圖(板書):  

1、什么又是等高線呢?學生自讀課本完成學案第2題,什么是等高線?  

【設計意圖】  

在這里又提升到理論層次等高線就是指在地圖上把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如等深線、等溫線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深刻的理解等高線的含義,而且為今后學習等深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打下基礎?! ?/p>

師問:學生那么等高線地形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呢?  

2、(課件演示:等高線示意圖的制作) 學生通過觀看等高線地形圖的制作過程,小組共同探討學案第3題,等高線有哪些基本特征?  

該知識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第四個特點等高線的疏密狀況與地面坡度的陡緩有什么關系?在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線模型,并舉例:爬山比賽,請你選擇路線并說明理由。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 ?/p>

3、在山地,各部位都有各自的名稱。請同學們對照大屏幕上出示的各部位局部圖,小組合作試著在模型準確指出山地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 ?/p>

                                                  4、等高線地形圖上,山地不同部位如何區(qū)分?  

運用地形模型與課本中的圖文相結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逐個了解山地各部位的名稱及分析各部位等高線的表示形態(tài)特點,完成學案第4題。學生快速鞏固記憶之后,到黑板搶答自己最熟悉的部位名稱。(利用支你一招提醒學生要觀察不同部位等高線的海拔變化規(guī)律及其彎曲方向與高度變化的關系來辯認屬于哪個部位。)  

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利用新聞直通車潭獐峽大峽谷洪水事件讓學生思考  

①請你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解釋一下本次事故的原因 。  

②如果你是潭獐峽景區(qū)的導游,你會對游客們提出哪些警示: ?! ?/p>

進而又提出開放性問題:請看等高線模型圖你還能發(fā)現(xiàn)哪些生活常識?   

【設計意圖】  

等高線地形圖是地形圖的基礎。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非常枯燥抽象,因此,利用自制感觀教具,依賴學生最直觀的自身體驗,使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并構建知識體系。實踐探究法,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實用教法:即運用等高線地形模型,結合課件演示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過程中,逐步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和判讀方法。對于山地不同部位名稱,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去觀察、分析,激發(fā)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 ?/p>

哪里容易形成河流?在山區(qū)下大雨時能不能往山谷部位跑?使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知體會,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p>

(過渡)同學們,請看課件同一地區(qū)的兩種不同的地形圖。在繪有等高線地形圖上,按不同的高度或深度,著上不同的顏色,能夠使得地表形態(tài)和海底起伏狀況清晰可見,這是什么地形圖呢?它是用什么來反映地勢高低的?請大家看課本第35頁圖 。(生答:分層設色地形圖,顏色)  

(二)分層設色地形圖(板書)  

課件展示某地的分層設色地形圖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能夠一目了然的看出我們最常見的五種地形類型。這五類地形判讀時一般借助顏色進行,比如藍色的代表海洋,綠色的代表平原,黃色代表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雪線以上?! ?/p>

根據該地區(qū)的地形素描圖與分層設色地形圖,完成學案第5題。分析一下各種地形類型的地表特征。師用坐標折線圖讓學生辨別分別表示哪種地形類型。  

【設計意圖】  

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與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分層設色地形圖是根據顏色來判斷高度的,每一種顏色的海拔都是指一個區(qū)間。然后用地形素描圖與分層設色地形圖相結合,感知幾種地形類型的地表起伏景觀,讓概念有了素材依據。小組活動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用坐標折線圖讓學生對比辨別平原與高原、丘陵與山地地形類型的區(qū)別。同時又為下一步學習地形剖面圖自然過渡?! ?/p>

(過渡)同學們,前面我們學到的兩種地形圖都屬于從上空觀察到的俯視圖。如果想要像這幅坐標折線圖這樣更直觀的了解地表沿某一方向上的地形起伏狀況,我們需要借助于什么地圖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5頁?! ?/p>

(三)地形剖面圖(板書):  

先請同學們自己看書,看看地形剖面圖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課件展示制作過程)  

同學們,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課后可以自己試著制作一下。  

【設計意圖】  

用實體模型形象直觀的教具,表達難以理解的概念?! ?/p>

三、知識小結:  

師: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了解三種基本的地形圖,每種地形圖都有著不同的判讀方法,比如:等高線地形圖我們要借助等高線上標注的海拔高度及其排列特點來判斷,這類地形圖這種地圖一般用于小范圍的軍事、勘探、野外實習等。分層設色地形圖則可以根據顏色的不同一目了然的辨認是哪種地形。而要直觀的看出某地在某一方向上的地表起伏狀況,則用地形剖面圖最好,可以說這三種地圖一個比一個更加形象直觀?! ?/p>

學生依照學案熟練鞏固所學知識?! ?/p>

熟讀本節(jié)課的知識小結:  

地形圖的判讀  

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  

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  

沿著剖線作剖面,高低陡緩特直觀?! ?/p>

【設計意圖】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歸納與總結能力,及時梳理本節(jié)知識結構,不斷反思自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四、內化知識,拓展延伸  

1、時下流行的蹦極運動在( )部位進行。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2、下列關于等高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山脊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B、在山谷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C、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3、能力大挑戰(zhàn)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p>

                                   王紅的村子東西都是山谷,南北都是山頂;劉明的村子在河流沿岸且海拔最低;趙建的  

村子與劉明村的相對高度大約是300多米。  

假如他們的朋友來訪,你能幫他引路嗎?  

王紅 張村,地處 部位  

劉明 李村,地處 部位  

趙建 王村,地處 部位  

五、課堂小結:  

暢談收獲與不足         

【設計意圖】  

練習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機械回顧,而是設計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習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空間思維想象力,提高學習能力?! ?/p>

五、課堂小結:  

1、學生自由發(fā)言七嘴八舌話收獲?! ?/p>

2、老師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地形圖的判讀,其中的奧妙還有很多,我們唯有努力學習,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將來為社會、為人類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p>

【設計意圖】  

并及時滲透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增強學生動力?! ?/p>

   

附板書提綱:  

地形圖的判讀  

一、等高線地形圖  

1、坡度疏密:坡陡線密  

坡緩線疏  

2、部位:  

二、分層設色地形圖  

三、地形剖面圖

【教學反思】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地形圖的判讀》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立體空間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習難度較大。所以本節(jié)課沒有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是針對學生感性思維仍起主導作用的特點,用問題導入,通過探險隊探寶這一形式引入,多次富含趣味性的導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同時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一些相關生動、直觀的課件,動手操作模型、畫等高線圖直觀性、形象性比較強的方式,降低學生學習的困難,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效果較好。

但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課件還不能較為細致的表達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勢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理解程度降低;課件沒有完備的交互功能,部分學生不能參與到課件的操作演示當中去,對學生動手實踐缺乏的有效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把握等。今后要加強課件制作知識的學習,優(yōu)化課堂結構,使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26、整式的加減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七年級數學上冊整式的加減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整式的加減》評課

課上得條理清晰可能是數學課本就重練習吧。課堂分為三部分,前15分鐘作業(yè)點評,完后就上正課,講解例題,讀概念,然后開始不斷做堂上練習鞏固知識,講解,繼續(xù)做,直至下課。

首先在作業(yè)點評部分。點評的題目已經在PPT上,老師點評分析,指出他們的不足。老師在黑板講解了一條多人搞錯的題目。然后翻開書本做題目,由習題得出結論,全班齊讀該結論。然后老師說了一句:我們來琢磨一下這句話。我很喜歡這句話,可惜學生沒什么反應。琢磨的形式就是出了兩個題目,不斷擴充來鞏固新學的概念,譬如:

-(a+b)c-(a+b)c-2(a+b)

+(a+b)-[c+(a+b)]

第二題老師講中括號寫上時,學生小哇了一聲。據老師說有學生反映數學課好悶,偶爾來一題難的,刺激一下學生的思維也算是另一種有趣吧!

接下來是做習題。首先是抄出題目,由老師引導下學生齊答來做。然后讓學生在書上做,叫幾個同學上去黑板做。講到 5a-3b+3a2+6b化簡合并時,先是老師化簡時簡化了一步,學生答的是簡化了的那一步。老師擦掉后根據學生思維寫。后來再寫下去又成了學生簡化直接答,而老師卻一步一步寫。這里有些不妥。先是老師想適應學生,講簡化的具體化講,而學生則發(fā)現(xiàn)老師能簡化這步又想跟上老師的思維。老師的用意是想一步步寫,培養(yǎng)學生踏實細致做題,但學生卻習慣跟著老師走?;ハ酄恐频母杏X,竊以為這種狀況老師可掌握課堂節(jié)奏,不必太顧學生。這點也表現(xiàn)在課堂給學生做題時間太多,給太多時間學生可能會拖拉,進而走神。不如上快寫些,多做練習,讓學生緊跟上。后來講到1/3(9y-3)+2(y+1)這題時,做題步驟上師生達到同步了。

之后時間都是做練習,直至下課,拖堂了大概有5分鐘。后來問老師為什么只任黑板學生做完不評講,原來是因為那4題4個同學都做對了。竊以為做對了也要講解一下,打個勾也好。另外,有奇想,不妨叫學生去改學生,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題目,將錯改對,錯改錯,或對改錯,這都能讓學生有對知識進一步認識的意義。亦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總的來說,老師的教態(tài)自然,語言簡練,與學生交流較多,也有點出重難點及容易錯的地方。由于不是本科的教學,無法給更專業(yè)的意見。從我這個外行人來看,該教的都教了,該練也練得挺多的,以我理解的數學課,算是挺不錯的一堂課了。

27、秋天的懷念評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懷念聽課稿,分享秋天的懷念聽課感受和記錄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第一篇:

一、說教材

課題: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十一冊第12課。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以及課后聯(lián)系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身體發(fā)燒,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后來,在他的許許多多的文字里,都寫到了他的母親。母愛這個主題,史鐵生一直是牽腸掛肚的,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的代價鋪就的,因為他對母親的理解是在母親去世以后,這使溝通成為永遠的不可能,也成為作者心中永遠的痛。在一種迫切的愿望中,使他對母親的理解升華為世界上最為動人的詩篇。

《秋天的懷念》便是這樣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教學目標: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呢?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聯(lián)系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操作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文中生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這些細節(jié)描寫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三是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一是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二是要懂得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這些細節(jié)描寫來體悟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jié)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

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 導讀

教師先簡介史鐵生的生平再出示他在作品《合歡樹》中懷念母親的句子:

(幻燈片 《合歡樹》片段)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他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

          《合歡樹》

讓學生默讀這段話,并說說從中讀懂了什么?這一教學設計的思想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對史鐵生的作品、對本文的主題有一個初步但印象深刻的感知。

從這一段話引伸到本文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

(板書:12 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

檢查學生的讀書預習情況為后面的學習作好準備。首先檢查學生對文中四個生詞的認讀理解

(幻燈片 詞語:(1) 癱瘓 整宿整宿

(2) 訣別 好好兒活),

再指名分段初讀課文,最后教師進行全文的范讀。在這里教師一開始就范讀全文是想為后面文本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境,也為學生的朗讀、理解做好一個方向指引。

(三)品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母親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品析來體會母愛的偉大。首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幻燈片 學法指導)

(1)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請同學們默讀1、3、5節(jié)哪些是寫母親行動的?哪些是寫母親的話?哪些是寫母親的神色的?邊讀邊做好記號,圈出重點的詞、句。

(2)好好體會你所畫的詞、句的意思。邊讀邊想,從畫的詞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白母愛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細節(jié)。這里教師順勢進行學習的引導過渡到后面的學習。

(幻燈片 學習引導)

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jié),一堆不起眼的細節(jié)。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jié)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jié)聚成了母愛。

史鐵生通過一個個細節(jié)描寫了母愛,細節(jié)往往是不起眼。我們來好好品位細節(jié),想想母愛究竟是什么?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組織學生談感受,通過感知母愛是一個個細節(jié)這個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教師的引導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主體地位。

然后再讓學生讀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通過交流、討論、對話等多種學習方法好好地品悟這些細節(jié),如文中的擋、躲、撲、抓、笑、悄悄地等字詞,來感受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是呵護、是擔憂、是細心。從而感受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愧疚與懷念之情。新課標指出閱讀的過程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是樸實的、真切的。如何讓學生從真切的話語中感受到母愛,讀出文字背后所隱藏的偉大母愛,這就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精當點撥,讓學生目透紙背讀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這個過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實質上是讓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心靈。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 (細節(jié))

母親     我

懷 念

(四) 悟讀

這一部分主要透過作者對最后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首先讓學生明白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就是希望兄妹倆好好活。如何體會這個好好活是怎樣的活?教師布置學習活動:

(幻燈片 學習活動)

請同學們認真讀讀他倆去看菊花的這段話,結合平時學習、理解的方法來體會文中菊花描寫所隱喻的話語,討論究竟該怎么活才是好好活。

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三個字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囑托,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終極意義的探詢思考,更是對我們所有活于世上之人的告戒。

這個問題對于學生而言既有開放性又有創(chuàng)設性,由菊花可以想到人、想到精神、想到生命的價值意義,無論學生怎么回答,只要其人生觀是正確的就是可取的,并且是值得稱贊的。就如新課標所所提出的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jié))

母親   好 好 活! 我

 懷 念

(五) 回讀

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的學習,對文本的主題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情感得到升華。

首先教師鄭重的向學生推薦史鐵生的幾部作品

(幻燈片 作品)

史鐵生作品 《我與地壇》《病隙隨筆》《務虛筆記》

告訴學生當史鐵生用筆在他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于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在書寫著好好活。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詢,更是對好好活三個字的詮釋。

接著讓學生回顧全文、全課說出自己的理解:這秋天的懷念到底是懷念什么呢?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學生再次齊讀課題

最后教師總結

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啟發(fā),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局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為此,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作為站著的活著的我們必須好好活!

四、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是本著簡練、直觀、大方的原則來設計的。板書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母親對我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懷念,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也是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其中母愛是通過細節(jié)來表現(xiàn)的,而懷念也更是在這些細節(jié)中一步步加深體現(xiàn)。第二層次好好活三個字是本文的精神主旨,無論是母愛還是懷念都是好好活的延伸這三個字也是作者要告訴世人,世人要向作者學習的一種寶貴的人生態(tài)度。同時這則板書也將本文學習的重點、難點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了然,明白易懂。

板書:

12 秋天的懷念

    愛(細節(jié))

母親   好 好 活! 我

 懷 念

五、課后練習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習,要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課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三項練習,力求讓學生在說、讀、寫三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閱讀練習:在課余時間,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文章

秋天的懷念評課稿第二篇:

可以從若干個亮點中提取四個字來談談感受:

1.抓住一個情字,連動全課

這篇課文融入了濃濃的親情,教學這篇課文,我們也必須帶著真情。趙老師這節(jié)課,從頭到尾始終扣住一個情字。她的教學設計也體現(xiàn)了這個思路,課堂設計分為五個步驟:1.自由朗讀,感知情;2.走近文本,理解情;3.品讀細節(jié),體驗情;4.沐浴菊花,深思情;5.升華心靈,表達情。情情相扣,把史鐵生母親的愛子之情、史鐵生的感激之情充分地挖掘出來。難得可貴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的老師也帶著真情和深情,帶著學生品讀文本,將學生的感情也調動起來了。所以我感覺這是一堂用濃濃深情營造的魅力課堂,文本的情、教師的情和學生的情相互交織,融入了整個課堂,在情的渲染之下我們享受了這個過程。

2.落實一個導字,漸入佳境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我們教師怎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不斷走進文本,深入探討,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在備課中需要思考的問題。趙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以幾個主問題貫穿全文,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而且這種導是順勢而導,步步深入,不露痕跡。趙老師的課堂中有兩個細節(jié)留給我很深刻的印象,當學生自由朗讀文本之后,老師問:從這篇文章里,你讀到了什么?當第三個學生說我覺得文中的史鐵生太不幸了,趙老師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回答引出第二環(huán)節(jié),即走進史鐵生,畫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當時身體和精神狀況的語句,體會作者心情。也許學生談讀到什么可能還沒有完全達到老師所預設的目標,譬如還應讀出史鐵生對母親的歉疚、理解和感激,但老師并沒有要求學生的回答面面俱到,而是順著學生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努力尋找教學的切入點,抓住學生認知的生長點,同化與順應,建構一個有生命成長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趙老師是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科學施教,而且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轉換非常自然,不留痕跡,體現(xiàn)了教者的教學機智。再如后來品讀母愛的時候,趙老師也處理得很巧妙,她問:六年之后作者才寫下這篇文章,他寫這篇文章又是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他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學生回答是因為母愛。老師就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研讀課文,關注細節(jié),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出這種情深意濃、真摯美好的母愛的。我覺得趙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導而不牽,非常自然,如行云流水,這是我們很多老師需要修煉的。

3.扣住一個品字,研讀文本

很多老師上《秋天的懷念》,可能會上成一堂感謝母親的班會課,缺少語文味。語文老師怎樣上出語文課的味道,關鍵在于欣賞語言,研讀文本。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我始終認為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就是要認真研讀文本,從文本出發(fā),行走在語言的世界中,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和語言表達能力。趙老師的課堂教學智慧,就是通過無痕的課堂教學語言引起學生共鳴,啟發(fā)學生思索,促使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比如,老師引導學生品讀母愛的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從若干個細節(jié)、若干個動詞挖掘母愛,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里的撲和抓;趕緊準備準備里的趕緊;聽說北海的花開了,母親總是這么說里的總是。學生對語言的敏感讓我吃驚,有人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的作品當中也不是沒有這些表情達意的字和詞,可是我們很多學生,甚或我們的一些老師都沒有那么敏感的能夠找到,而趙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這些字詞,去感受、感悟,從字里行間讀出母愛。再如學生對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感悟、品味、分析好后,趙老師以聲傳情,以音動心,用豐富多彩、發(fā)自肺腑的語言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鋪墊和熏陶,她這樣品評:是的,母親無聲的離開,是想讓兒子發(fā)泄心中的怒火;母親無言的守候,是擔心她兒子對生活絕望?。荒赣H無語的相望,是強忍著自己內心的悲傷啊!這里,老師用三個排比句式富有情感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感情的真摯,以情喚情,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使學生的情感在老師情感的感染之下進入作者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達的情感相通。課堂是動態(tài)變化的,評價語言也應當是隨機而發(fā)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喚起學生的情感,豐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才能讓他們走進作品中,領悟作家情感的脈搏,與人物一起體驗人生的悲歡離合。

4.體現(xiàn)一個 放字,突出主體

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能不能放得開,首先取決于教者設計的問題要有開放性。我們有些老師一開始上課,就拋出一個很高深的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愣住了,課堂很容易出現(xiàn)冷場。趙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設計的幾個主問題,能讓學生從各個不同角度回答。作為一堂課的開始,她問:從這篇文章里,你讀到什么?學生能從若干個不同角度,深的淺的、高的低的,都可以回答。再到后面品讀母愛環(huán)節(jié),趙老師就提出了一個主問題:請同學們研讀課文,關注細節(jié),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出這種情深意濃、真摯美好的母愛的?學生可以從關鍵詞、想象畫面、母親的情感、作者的心理、句式標點、上下文結合等方面去閱讀品悟。這種問題的開放性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在沐浴菊花,深思情環(huán)節(jié)里,老師問:面對這一叢蓬蓬勃勃的菊花,你懂得了什么?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里自由自在地學,暢所欲言地說,收獲著母愛和生命的哲思。

趙老師的放還體現(xiàn)在學生的發(fā)言在老師巧妙地點撥中形成了發(fā)言群。當有一個學生發(fā)言說:第二節(jié)的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此時最悲痛不是作者本人了,而是在他背后默默傷心的母親,母親傷心的不是兒子的癱瘓,而是兒子對生活消極的態(tài)度,所以更加體現(xiàn)了母親的難過以及對兒子的愛。老師評價:分析得有深度。有沒有誰再對這個問題作補充?此時,其他學生立刻補充,一個學生說:這里還有兩個悄悄地和一個偷偷地,這就寫出了母親十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她周到細心,盡可能的不去打擾兒子,想讓兒子自己平靜下來。第二個學生說悄悄地躲出去是無聲的離開,突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怕自己的存在增添兒子的痛苦。體現(xiàn)了她對兒子的理解。第三個學生補充說,一個躲字寫出了母親的小心翼翼,她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難過,她不想讓兒子因為看到自己而更加地感到心痛和絕望,她又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在家呆著,所以她只能躲起來,悄悄關注著兒子,可以看出母親是細心的。此類學生發(fā)言群在課堂上時時出現(xiàn),使問題的討論更加全面深入。

28、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評課稿

定義 圖形 表示法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的直線作垂 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

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

三角形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

1.AM是△ABC的BAC的平分線.

2.1=2= BAC.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活動的設計,提高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了解幾何語言簡潔性.

5. 應用鞏固

課本上P5第1、2題

補充練習:

(1)如圖,AE是△ABC的中線,EC=6,DE=2,則BD的長為(  ).                     

 A.2 B.3 C.4 D.6

解析:因為AE是△ABC的中線,

所以BE=EC=6. 又因為DE=2,

所以BD=BE-DE=6-2=4.

答案:C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平分三角形內角的射線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②三角形的中線、角平分線都是線段,而高是直線;

③每個三角形都有三條中線、高和角平分線;

④三角形的中線是經過頂點和對邊中點的直線.

A.③④ B.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任何一個三角形都有三條高、中線和角平分線,并且它們都是線段,不是射線或直線,因此只有③正確,故選B.

答案:B

(3)三角形的三條高在(  ).

A.三角形的內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邊上 D.三角形的內部、外部或邊上

解析:三角形的三條高交于一點,但有三種情況:當是銳角三角形時,這點在三角形內部;當是直角三角形時,這點在三角形直角頂點上;當是鈍角三角形時,這點在三角形外部,所以只有D正確.

答案:D

學生通過解決這樣的應用問題,特別是(3)中又要用到分類討論的思想,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理解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其高線都是交于一點,但交點位置卻不同.

設計意圖:除了考查學生的靈活運用的能力外,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還能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高線位置的理解,一舉多得.

6.總結反思

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等有關概念及它們的畫法.

(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幾何表達及性質的簡單應用.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共同總結,互相取長補短,再一次突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難點.

8.布置作業(yè):

教科書第8頁第3,4題.

29、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評課稿

KMnO4 H2O2溶液和MnO2

固體、液體

不需要加熱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進瓶內,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復燃,則證明氧氣已集滿。

E

反應物的狀態(tài) 反應條件 氣體密度與空氣的比較 是否與水反應

用食醋和雞蛋殼制二氧化碳氣體。

30、圖形的旋轉評課稿

今天我們來學習九年級數學上冊圖形的旋轉的認識這一個章節(jié),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明確圖形旋轉的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會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實例、操作想象、語言描述、繪制圖形等活動,積累幾何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欣賞圖形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的美,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思考生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理解旋轉含義,感悟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 方格紙、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會跳舞的大樓嗎?我們一起看一看。

(播放迪拜旋轉大樓的視頻)

看完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這么漂亮的大樓是如何建成的?跟今天的數學知識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吧《圖形的旋轉》。

(二)展開探索,認識旋轉三要素。

1、借助鐘面,初步感知三要素。

(1)認識旋轉方向。

出示鐘表的指針旋轉,引出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并讓學生用手勢表示。

導入:看來旋轉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轉。旋轉還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們就從鐘表的指針入手研究。為了研究方便,只從中選取一根指針來研究。

(2)認識旋轉要素三要素。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2到1的旋轉過程。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到3的旋轉過程。

?最后思考通過剛才的學習,想一想怎樣就能把指針的旋轉表述清楚?

小結:一定要說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么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幾點。老師指出:中心 方向 角度就是旋轉三要素。

課件出示動態(tài)線段OA旋轉的4幅圖片:

(三)畫旋轉,感悟旋轉特征。

1、動手畫線段OA繞點O順時針旋轉 90后的圖形。

2、畫出三角形AOB繞點O順時針旋轉 90后的圖形。

引導使學生明白: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圍繞的點(中心),然后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后連線。

(四)感受旋轉的應用

1、動態(tài)呈現(xiàn)各種圖案的旋轉,感受旋轉創(chuàng)造的美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件出示生活中旋轉現(xiàn)象:旋轉木馬、旋轉門、摩天輪、風扇等等,感受旋轉現(xiàn)象處處可見。

(五)布置作業(yè)

利用旋轉知識,動手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