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切期望成就和諧的親子關系
殷切期望成就和諧的親子關系
到目前為止,您對您和孩子的關系的了解也許已經使您對某些典型的沖突理解得更好。如果您3歲的孩子特別好動,并且對別人的觸摸過度敏感,就不奇怪他會痛恨洗澡。如果您的脾氣火爆,那么孩子在洗澡的時候惹得您只想打他的屁股,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任何這種脾氣的人不可避免碰到討厭的沖突,但是一定要損害親子關系嗎?一定要把孩子變成事事和您作對,天天進行無望斗爭嗎?
不,當然不。只有當父母和孩子之間重復相同的不良模式,親子關系才會造成孩子的違抗行為,給孩子和家長以沉痛的教訓。換句話說,造成這種局面要花時間。以下就是這種局面形成的過程:
1。通過錯誤的關注,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的對立行為。
當孩子發(fā)脾氣或不聽話時,很難讓您閉上嘴。不過,雖然單純對問題置之不理對大多數違抗兒童不起作用,但如果孩子的目的實際上就是要打斷您正在做的事,從而得到您全部的關注或至少引起您的注意,那您關注他也改不了他的毛病。不幸的是,難就難在知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并且依靠對孩子氣質有某種程度的了解,去理解他的想法。一些孩子會靠不聽話獲得您的注意;另一些不聽話是因為可以逃避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或滿足一些其他強烈愿望,對此不加理睬就會被解釋為您默認了他的行為。如果您滿足了他的愿望,或者允許他逃避不喜歡的事,您就等著他以后還會重復違抗行為。
2。通過前后不一的方法對待孩子,您促使孩子去尋找可預見性,即使這意味著用不良行為獲得您的懲罰。
如果家里的規(guī)矩每天都在變,對孩子來說,很自然地總要采取策略,通過違抗行為驗證父母的權威。因此,即使您覺得很奇怪,但如果您的兒子感到自己能夠通過拒絕服從指令,使您產生可以預見的憤怒反應,他很可能就總是要跟您對著干。
在我們當中,有多少人可以說,自己從來沒有因為偶爾獎勵了通常要懲罰的壞行為而感到內疚?假設您正在食品店里,小蘇茜求您給買棒棒糖。正常情況下,您平靜并且堅定地說“不行”,如果她發(fā)脾氣,您得不動聲色地把她領出商店,到家里讓她安靜地反省。如果您一直采取這種方式,蘇茜就會明白,發(fā)脾氣并不能給她帶來棒棒糖。但是,如果她早就已經是一個“脾氣暴躁、要求過多”的孩子,并且每過一陣子,您對她發(fā)脾氣的反應是“好吧,好吧,咱們今天別大吵大鬧的啦,”蘇茜就知道,有時候發(fā)脾氣是可能讓她得到棒棒糖的。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這個“有時候”足以鼓勵他們每次都發(fā)脾氣——就像賭徒在偶爾獲利的鼓勵下,不惜一次次地押上賭注。
3。通過表明自己有可突破點,您加重了孩子的壞行為。
就像棒棒糖的情況一樣,孩子不但明白了有時候發(fā)脾氣可以奏效,還懂得了當哄騙不成的時候發(fā)脾氣管用。所以,下次孩子想要棒棒糖的時候,她把“求你啦,求你啦,求你啦”扔掉,直接就用發(fā)脾氣這一招。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種學習過程對父母來說也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和孩子都明白了,誰發(fā)火的速度更快,誰就能更快地滿足愿望——父母讓孩子服從自己,而孩子緩期執(zhí)行父母的指令。當這個過程持續(xù)幾個月之后,可以變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抗,最后以家長揍孩子或者孩子毀東西、打父母甚至自傷而告終。這就是某些家庭中,違抗行為升級為暴力的過程。
根據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違抗行為的原因,您可以看出這三種作用方式經常交織重疊。向發(fā)脾氣讓步,但不理睬孩子的懇求,是家長的一種前后態(tài)度不一致的方式,給不良行為以甜頭也是一種不一致的表現。根據孩子的記憶,您的行為壓根兒就沒準兒。不用驚訝,接下來,孩子就會不講理。
既然您已經明白了某些鼓勵孩子與父母對抗的原理,再請您看看您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影響。
- 每個爸爸都是孩子的偶像
- 學習寶貝教養(yǎng)最佳時間表
- 語言灌輸不如親身示范
- 關于讓孩子幸福一生的教育
- 怎樣幫助孩子發(fā)展學習能力?
- 家庭作用不可缺失德爾誠信教育
- 家庭教育:培養(yǎng)講理的孩子要自律和愛心同在
- 教您合理管教孩子
- 家長別輕易相信孩子的眼淚
- 家長應該教幼兒懂得保護自己
- 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十條戒律
- 家庭教育不能忽視的這些細節(jié)
- 這六種性格要及早培養(yǎng)
-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六件事
- 2007年高考江蘇卷“懷想天空”例文優(yōu)秀作文
- 給媽媽的一封信
- 殤
- 春天悄悄來了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順其自然的經典句子259句
- 大班健康教案《成長小記錄》反思
- 小班游戲教案《抓抓小尾巴》反思
- 發(fā)型設計網站橫幅朋友圈文案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