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
時間:2008-12-10 05:19:48
導致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
無意成習慣導致“偷竊”:父母在家亂放錢財,子女當父母不在家的時候,由于急需買某個學習用品或要繳老師規(guī)定的活動費用,在未征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拿了錢,結果父母沒有發(fā)覺,孩子也忘記告訴父母,久而久之,從開始無不良動機發(fā)展到外面亂花。
表現(xiàn)自己導致“偷竊”:孩子錯誤地理解勇敢行為,認為敢于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把東西拿到手是“英雄”行為,可以在同伴面前顯示自己的“聰明”,把偷拿的東西,與同伴共享,表達自己是有“義氣”的人。這種偷竊是始于道德觀認識上的錯誤而產(chǎn)生的?! ?/p>
泄私憤導致“偷竊”:兩個學生因故吵架斗嘴,老師不公正地只批評一個學生,這個學生憤憤不平,就偷偷拿走了那位同學的鋼筆。他的本意不是偷竊,只是為了報復。但最終覺得鋼筆很好使,就留了下來。并覺得心安理得?!?/p>
拾物不還發(fā)展為“偷竊”:有些孩子由于從小受到的引導不夠,偶爾拾到了物品錢財,不是交還給老師、家長,而是自己用了,并逐步發(fā)展為去偷拿同學的小東西。也有時,別的同學的東西放在他身邊忘記拿了,被他無意中拿回家,也不還給別人。甚至還有的小孩為了出別人的“洋相”,開玩笑拿走同伴的東西,由于東西適用而留下了,慢慢養(yǎng)成壞習慣?!?/p>
兒童是非善惡的標準與社會成人有很大不同。“偷竊”行為的初始動機并非一定是不道德的,起碼孩子本人沒意識到是不道德。所以,家長要幫助他們改掉這種習氣,必須從研究形形色色的“偷竊”動機著手。
推薦文章
- 網(wǎng)絡成癮的信號及其干預
- 獨生子女有弱點要防患于未然
- 正確處理父母與子女的沖突的方法
- 中高考父母心急更易幫倒忙
- 關于實施成功家教的相關經(jīng)驗
- 最易染網(wǎng)癮的5類孩子
- 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成功家教
- 玩、睡覺、自主閱讀是孩子權利
- 對家教不利的精神垃圾
- 做父母的3個悲哀
- 少子時代如何讓兒童更幸福第三篇
- 少子時代如何讓兒童更幸福第四篇
- 成功教育從習慣培養(yǎng)開始
- 學習習慣高于考試分數(shù)
- 英語課文 DoesLinglinglikemeat?》教學設計與反思
- 小動物學數(shù)學:松鼠救命
- 10.1國慶節(jié)手抄報
- 日專家指出中國媽媽的養(yǎng)兒誤區(qū)
- 肥皂臟了怎么洗干凈?
- 小白兔_小學生作文:二年級
- 小班語言教案《小老鼠運雞蛋》反思
- 女裝店個性朋友圈文案35句
- 內(nèi)涵邪惡情侶游戲名字438個
- 8.你能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個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線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