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父母愛嘮叨 孩子易出走
時間:2008-11-30 04:56:50
關于父母愛嘮叨 孩子易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以出走威脅父母的例子不勝枚舉。家長們先不要自亂陣腳,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特點,也許你就能找到“破解之法”了。
孩子小時候,對是非并沒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做錯事被批評時,通常會唯父母是瞻。而當他們到十三四歲時,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對外部世界開始有自己的認識,逐漸將自己定位于獨立主體。這時,父母再像以前那樣批評教育,他們就覺得沒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于是產生對抗情緒。
另外,各種束縛和壓力增多導致孩子心理焦慮,他們會變得更“不聽話”。小童說:“我覺得壓力很大,如果他們總喋喋不休,我就更煩了?!边@些孩子的壓力絕大多數(shù)源于學習,上初中后,他們要承擔更重的學習任務。而且,發(fā)達的通訊設備和大眾傳媒讓他們對社會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一旦意識到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優(yōu)勝劣汰的殘酷,他們就開始為未來擔心,從而產生了焦慮的情緒。此時,父母的批評在他們聽來非但不是“金玉良言”,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反感。
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管教孩子,只能加深親子關系的裂痕。他們需要放下架子,不再“我說你聽”,而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溝通,尊重他們作為獨立主體的存在。
有些家長喜歡節(jié)外生枝,批評孩子的時候總要帶上諸如“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之類的話。這種教育方式很不可取。家長最好就事論事,不把問題擴大化。尤其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時,最好不要絮絮叨叨。
推薦文章
- 學習寶貝教養(yǎng)最佳時間表
- 讓寶貝從小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家庭教育之偶像教育
- 教您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 寶寶培養(yǎng):獨處,寶貝自我發(fā)展的好時機
- 媽媽疑問:如何幫助孩子培養(yǎng)愛心?
- 家教方式推薦:家長應多與孩子交流思想感情
- 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
- 怎樣培育優(yōu)秀孩子
- 家庭教育:為什么打寶寶的屁屁不管用
- 怎樣才能讓寶寶更聰明
- 糾正孩子多動癥的好辦法
- 我的知心好友
- 參觀校園
- 追隨孩子的興趣(周延霞隨筆兩篇)
- [三國演義]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 節(jié)日《新年賀卡》小班美術教案反思
- 枸杞飲料公司朋友圈文案33句
- 《古代海王修仙記》好感事件攻略
- 1.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