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反思 課堂教學設(shè)計藝術(shù)例談
時間:2008-11-26 09:41:0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反思 課堂教學設(shè)計藝術(shù)例談
近日筆者聽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現(xiàn)就執(zhí)教老師課堂教學設(shè)計藝術(shù)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的語言要具有激勵性
這位老師教《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人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的導入是:
師:大家知道哪些橋?
學生說了很多:鐘祥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石拱橋
師:大家知道生命橋嗎?今天我們就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大家讀課文。
[評析]:這位教師知道課堂教學中導入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常言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學生能興味盎然地進入課文,教師用這樣的導入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教師的導言沒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學生讀課文時也就沒有什么熱情。那么,怎樣設(shè)計這一導言,讓學生有想讀課文的欲望呢?不妨這樣進行設(shè)計:
師:同學們,大家都見過橋嗎?都是些什么橋?
(讓學生自由地說出各種各樣的橋)
師:大家說的這些都是為了交通便利而架設(shè)的橋。其實,除了這樣的橋,還有更為奇特的橋,如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叫做“生命橋”。為什么說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呢?大家只要認真閱讀這篇感人的文章就會知道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
同樣是導入,但這樣的引導能較好地激勵學生去讀課文。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下,一心想了解這個故事的前因后果,讀書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讀書的效果當然也就好多了。
二、吃透文本是教師設(shè)計教學過程的基本前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自然段是這樣寫的: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開。然而,要找到合適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這位老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小錢靜靜地躺在床上?!彼谙胧裁?
生:燦爛的陽光沒有讓他的臉紅潤起來。
生:生命即將凋謝。
師:小錢得了這樣的病心情怎樣?
生:絕望、悲傷。
師:要治療小錢的病唯一的方法是什么?
生:骨髓移植。
師:要找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生:非常不易。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
師:尋找的結(jié)果怎樣?
生:小錢是幸運的,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評析]:這一設(shè)計最大的問題是對文本吃得不夠透。我們來看文本的內(nèi)容。第一句是“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第二句是作者對他臉色進行的描寫,第三句是對病情的擔憂并指出治療的唯一方法——骨髓移植,第四、五句寫了尋找合適骨髓的不易,第六句寫小錢幸運地找到了合適的人。整個段落基本上沒有寫小錢的心理活動,是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的。然而教師的讀后提問是“小錢心里是怎樣想的,他的心情怎樣”,這樣的提問是不科學的。怎樣設(shè)計問題呢?可以這樣來問:小錢躺在病床上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學生抓住“燦爛的陽光——蒼白的臉;含苞的花朵——即將凋零”,體會小錢生命的垂危;抓住“唯有”理解治病的艱難;通過“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適合骨髓的人”體會尋找的艱辛。這樣,通過讀去體會文本內(nèi)涵,也為后面臺灣青年的“情”舉埋下伏筆。
三、注重細節(jié)是生命課堂的源泉
在指導學生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學機遇無處不在,就看我們老師能否用心去捕捉。這位教師在讓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時,學生把“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讀成了“如果沒有親緣關(guān)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漏掉了一個“才”字。
師: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就是有點粗心,把“才有可能”讀成了“有可能”。想想能不能把“才”字漏掉7
生1:問題不大,因為“才有可能”與“有可能”意思是一樣的。
生2:不能。“才有可能”是說可能性不大,是按所有的人數(shù)比較得出的,“有可能”就沒有這樣強調(diào)的意思。程度上應該說輕些。
生3:用了這個“才”字,就更能說明骨髓適合的人難找。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在辯論中得出結(jié)果。是呀,一字之差,說明了骨髓的尋找難度之大。從這一字之差你想到了什么?
生:讀書要用心,傾聽也應該認真,要細想作者這樣寫的作用。
師:學會傾聽和認真讀書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好習慣。
[評析]:“有可能”與“才有可能”僅僅一字之差,可含義卻大不一樣。學生之所以在此處漏讀一個“才”字。是因為他還沒有感悟到課文的意蘊??梢娮x文是理解文本的過程,也是由感知到感化的過程。表面上看。似乎少一個字沒有什么關(guān)系,實際上在漏讀的背后卻有大文章。教師以此作為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去品析,在交流中提升了認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推薦文章
- 語文課文 淺水洼里的小魚 案例評析
- 老師指導學生寫字
- 小學語文《菜園里》教學案例
- 小學教育案例:《識字擂臺》課堂實錄
- 在自主開放中“比”出來的精彩
- 由“晨出暮歸”所引發(fā)的教學案例
- 如何教小孩識字:化靜為動巧妙解詞
- 如何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們喜歡這樣讀!”
- 《狐假虎威》教學反思:關(guān)注全體
- 教學案例:“照優(yōu)鏡”的妙用
- 揚起“探究”的風帆
- 語文教學反思:還需要營造一個“靜靜思考”的場
- 小學優(yōu)秀 教育案例:細微之中見“合作”,互動合作中顯“真情”
- 教學反思:談數(shù)學教學中“欲擒故縱式”的運用
- 葡萄
- 垃圾是個寶(大班)
- 朱建幸回答:孩子缺鈣怎么辦?
- 當老師與做學生
- 17《落花生》教學設(shè)計之八
-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的句子190句
- 含煙雨的唯美押韻句子200句
- 小班科學教案《瓶瓶罐罐總動員》反思
- 魔術(shù)變變變小班科學教案《魔術(shù)變變變》教案反思
- 日化行業(yè)直銷招商朋友圈文案32句
- 學校核心辦學理念朋友圈文案38句
相關(guān)文章
- 語文課文 生命的林子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趕海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23海底世界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 生活中的小數(shù)的教案 教學資料 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 小學數(shù)學生日快樂的教案 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 語文課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學與問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鞋匠的兒子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詹天佑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錢學森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麋鹿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草原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語文課文 安塞腰鼓的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