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塑料袋(美術)
會飛的塑料袋(美術)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里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柜里。在過后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fā)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后,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后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于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局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fā)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fā)展區(qū)發(fā)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里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游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fā)現,這些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游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 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游戲
- 中班美術活動:重疊畫
- 中班音樂教案節(jié)奏聚會
- 中班音樂游戲:戰(zhàn)勝大灰狼
- 小小雨點(音樂)
- 泥工:餐具(中班美術)
- 點畫:梅花(中班美術)
- 走呀走(中班音樂)
- 音樂欣賞(中班音樂)
- 有趣的節(jié)奏小屋(中班音樂)
- 好心的長頸鹿(中班美術)
- 兔跳(音樂)
- 美麗的幼兒園(美術)
- 秋娃娃的禮物(美術)
- 下雨的時候(美術)
- 煉乳不可作嬰兒主食
- 小學英語 Unit5Whatwouldyoulike?說課稿
- 小學教師英語培訓計劃
- 日記三則
- 孩子為什么老愛拆玩具?
- 孩子患腎母細胞瘤,治療需弄清兩方面問題
- 王冕學畫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動物過冬》教學設計
- 水晶鱔魚餅
- 中班舞蹈《牙刷火車》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