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眼睛
母親的眼睛
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里,只要有可能,母親總是和孩子在一起,目光不離孩子左右,惟恐孩子發(fā)生什么意外。在現代社會中,由于有了種種方便的生活用品,家務簡單了,空閑時間增多了,母親對孩子也就盯得更多了。不僅是眼睛盯著孩子,母親的整個身心也幾乎都在孩子身上,沒有家人,沒有丈夫,更失去了自我。在母親想來,這是一種奉獻,在孩子,則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會帶給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負作用。
就讀于上海某重點學校的W是來自黑龍江農場的學生。為助W成才,曾是上海知青的母親千里迢迢伴子來滬求學。W資質中等,當地學校的教學進度和廣度相比上海要慢和窄。W要適應上海重點中學的教學進度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然而,W母子同心協(xié)力,為實現母子兩代人的大學夢而不懈地努力著。
W的母親僅初中畢業(yè),且年過50歲,在上海已不可能再有好的就業(yè)機會了。她只能靠做清掃工掙上幾百元錢維持生活。為節(jié)省開支,母子倆花200元在市郊一農戶的豬圈旁借了一間堆雜物的偏屋居住。交了房租,生活費所剩無幾,為保證W的營養(yǎng),母親除天天給兒子吃一個雞蛋外,間或也會買一塊肉做個好菜給兒子吃。而自己則粗茶淡飯隨意打發(fā)就是。由于長年營養(yǎng)不良且勞累過度,母親常會在繁重的勞作中突然昏倒。
如此無私的母愛,感動了房東,也感動著老師。這幾年,房東從不提增加租金的事。W的任課老師則經常放棄休息,無償為W補課輔導。
其實,W母子若不來上海,原本也有一個溫馨的家,生活水平在當地也屬中上水平。然而,為了讓兒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日后能出人頭地,W一家作出了這樣破釜沉舟的選擇。
今日的W,臉上絕少見到笑容,只有過早的成熟和憂郁。生活對于他,沒有娛樂,沒有放松,除了讀書,只有讀書。
記者問小W:“你這樣用功,報著必勝的信心,可萬一考不上大學怎么辦呢?”
W一臉茫然。稍后,才低聲答道:“我從未想過這個問題。媽媽含辛茹苦養(yǎng)育我,就是等著我考上大學去回報她。我總覺得,媽媽的眼睛時刻在盯著我,所以,我不敢去想將來會考不上大學這個問題。”
我聽了這個故事,也不敢去想,萬一W考不上大學,會給這對母子帶來什么樣的打擊。親愛的讀者,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