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涼州詞》知識點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作者簡介: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邊塞詩人。其詩最負盛名的是《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涼州詞》《飲馬長城窟行》《春女行》等。

注釋: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④沙場:戰(zhàn)場。

主題: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鑒 賞:

詩一開頭就切入了宴會場面。夜光杯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顯示宴會的豪華,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飲情景。琵琶聲既是宴席上的歡快旋律,又是即將痛苦告別的前奏,將士們不懼怕戰(zhàn)斗的來臨,卻不免惋惜這場豪飲的終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畫了錯綜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詩的后兩句描寫了將土們縱情飲酒后,略帶悲壯的語言,這正是將士抒發(fā)的豪邁感情:戰(zhàn)斗來臨,投身疆場,為國獻身又有何懼!

2、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讀后感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讀后感

讀后感一:

遠望洞庭湖,不知是湖光還是秋月。在無風的情況下,湖面象一面沒有被打磨過而又碩大的大鏡子,在湖的四周有好多的樹木,它們既像守衛(wèi)著洞庭湖的士兵,又像一個個力量巨大

  我眺望著洞庭湖,它是多么美麗。

  湖光和夜晚皎潔的月光,融合在一起,互相輝映,顯得多么和諧,多么融恰。

  平靜無風的譚水,從遠處看多么平,平得看不出一絲水波;又是多么靜,靜得感覺不出水在動,湖里的小舟劃過,不留一點痕跡,更是為洞庭湖添加了一處美景。

  三更,可愛的小動物已睡,只有青蛙在湖邊叫,劃破了寂靜的洞庭湖。月光發(fā)出不太亮的光籠罩整個洞庭湖。望著洞庭湖看著蒼翠的君山,靜靜的水,鳥瞰洞庭湖就像在白銀盤里放著一枚青螺。

讀后感二:

今天是語文課,我們學習了《望洞庭》,講的是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游玩了洞庭湖所寫下的,那時,洞庭湖的湖水很清澈,與明月的光相連,十分寧靜美麗。那天晚上,滿面湖面一點風,迷迷蒙蒙的,像一面末擦的銅鏡。

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洞庭湖中那青翠的君山與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這時的洞庭湖宛如一個白銀做成的大銀盤,青翠的君山,就如同是在大銀盤中的一顆小巧的青螺,十分的討人喜愛。

大詩人劉禹錫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流傳至今的詩---《望洞庭》。

3、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好詞好句摘抄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洞庭好詞好句摘抄

《望洞庭》:秋夜,皎潔明月的清光與清澈明凈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因為沒有風,湖面平靜的像一面未經(jīng)磨平的鏡子,沒有一絲波紋。月光下,洞庭山顯得更加青翠,洞庭湖顯得更加清澈遠遠望去,如同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4、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好詞好句摘抄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之望天門山好詞好句摘抄

《望天門山》: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長江水向東邊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邊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我乘著一葉孤舟從旭日東升的遠處慢慢駛來。

5、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詞語理解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①涼州詞:唐代曲名,起源于涼州(今甘肅省武威市)一帶。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間能夠發(fā)光。這里指極精致的酒杯。

③欲飲琵琶馬上催: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

④沙場:戰(zhàn)場。

6、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課堂筆記之重難點歸納

1.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詩人王昌齡留下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

這是傷心的眼淚更是同情的眼淚。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傷,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親人的悲痛。

2.怎樣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句詩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戍邊將士的深切這同情,同時又從空間上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作者便創(chuàng)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之外的邊塞,讓讀者到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去回憶,體驗、思考。

3.盡管有那樣多的將士們戰(zhàn)死沙場,可仍然有無數(shù)的熱血男兒們奔赴戌邊、前仆后繼,這是為什么?

為國戌邊死得其所,是無比悲壯的。

4.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

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己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shù)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7、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涼州詞課堂筆記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涼州詞課堂筆記知識點

涼州詞詩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滿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舉杯痛飲,卻聽到馬上彈起琵琶的聲音,在催人出發(fā)了。如果醉倒在戰(zhàn)場上,請你不要笑話,從古至今外出征戰(zhàn)又有幾人能回?

涼州詞主題:

《涼州詞》描寫了艱苦荒涼的邊塞上出征前的一場盛宴,描摹了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曠達、奔放的思想感情。

涼州詞鑒賞:

詩一開頭就切入了宴會場面。夜光杯這里指精制的酒杯,以顯示宴會的豪華,令人想象那五光十色的宴飲情景。琵琶聲既是宴席上的歡快旋律,又是即將痛苦告別的前奏,將士們不懼怕戰(zhàn)斗的來臨,卻不免惋惜這場豪飲的終止。所以第二句中一欲一催刻畫了錯綜矛盾的情景和心情。詩的后兩句描寫了將土們縱情飲酒后,略帶悲壯的語言,這正是將士抒發(fā)的豪邁感情:戰(zhàn)斗來臨,投身疆場,為國獻身又有何懼!

8、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雪梅好詞好句摘抄

好詞:

傲霜斗雪 中國精神 不畏嚴寒 樸實無華 明霜傲雪 嬌而不艷 鐵虬銀枝 不畏嚴寒

錚錚傲骨 不畏嚴寒 賽雪欺霜 香藥脆梅 驛寄梅花 驛路梅花 冷艷清絕 幽香濃烈

堅貞如鐵 迎風傲雪 迎風斗雪 不畏嚴寒 樸實無華 明霜傲雪 嬌而不艷 錚錚傲骨

好句: 

一、 梅花那種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嗎?他們不論嚴寒酷暑,不論刮風,還是下雨,不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為他人建筑高樓。他們也從不炫耀自己,夸獎自己,還不與他人去比賽。

二、 三九寒暑,風霜雪禮,紅梅綻放,不斷傲視千里雪域高原,怒看萬丈天山之巔,鄙視無盡冰川紅巖,紅梅花盛開,用鮮紅花瓣笑弄迎春的到來。

三、 梅在刺骨的寒風中,那白里透著粉的花瓣,猶如一位害羞的少女,但她不是軟弱的,她是堅強的。在凜冽寒風的吹打下,無數(shù)種植物憔悴的低下了頭,無數(shù)種顏色的花都像生命垂危的老人無精打采,惟有梅站在凜冽刺骨的風雪中,毫不猶豫,毫不低頭,敢于與嚴寒作斗爭。

四、 梅、蘭、竹、菊四花有花中四君子之美譽。梅花的高潔、蘭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屬性,象征著人格高尚,學識淵博,舉止文雅的品德。

9、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好詞好句摘抄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心中所想)。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10、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好詞好句摘抄

四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三首之涼州詞好詞好句摘抄

我置身于清明上河圖的郊外,于獨釣寒江雪的江畔,望著雨后的霧蒙遠山,感受一宵冷雨的繾綣低喃。

你策馬于邊關涼州詞的古道,于大漠孤煙直的驛口,望著殘照的草色煙光,感受登高憑欄的空曠寂寥。

巻里詞間,浮沉百年,倉橋斷垣,鴻雁留篇。

畫角殘照,池柳稀疏倚舊臺,不見當年,春波綠影驚鴻來;

冬臨踏雪,秋鬢霜染束暗裘,不見當年,匹馬涼州覓封侯。

11、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我會寫:

暮m(暮色、暮年、暮氣)

吟yn(吟唱、吟誦、呻吟)

瑟s(瑟瑟、瑟縮、瑟瑟發(fā)抖)

12、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暮江吟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似s(好似)sh(似的)

1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之題西林壁之雪梅課堂筆記常見多音字

降xing(投降)jing(降落)

14、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夏日絕句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夏日絕句》知識點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陰》《如夢令》《聲聲慢》等。

寫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tǒng)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yōu)榫缚抵?。百姓覺得這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做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迷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jīng)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注釋: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項羽:秦朝末年的起義軍領袖,后來與劉邦爭奪天下,失敗自殺。

④江東:長江在蕪湖、南京間作西南、東北流向,古人習慣上稱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

主題:

《夏日絕句》這首詩借古諷今,借贊頌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生的行徑,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鑒 賞:

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提出生當作人杰,表達了為國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的愿望;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震撼人心。詩的后兩句用了一個典故:秦末,項羽與劉邦爭天下。劉邦的主將韓信于垓下設下埋伏,項羽殺出重圍,敗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他回江東重振旗鼓,東山再起。項羽自覺羞愧難當,無顏見江東父老,終不肯渡江,遂拔劍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頌了項羽寧死不屈的高貴氣節(jié),又不著痕跡地痛斥了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拋棄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軟弱行徑。

15、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舊是從秦漢時期延續(xù)至今的明月和邊關,征戰(zhàn)萬里、守邊御敵的將士至今還沒有歸來。倘若還有像飛將軍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在,絕不會允許外敵南下越過陰山。

16、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三首之出塞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出塞》知識點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作者簡介:王昌齡(?約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詩意境絕妙,含蓄蘊藉,與高適、王之渙齊名。主要作品:《出塞》《從軍行》《閨怨》等。

注釋:①但使:只要。②龍城: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④教:令,使。⑤胡馬:當時內(nèi)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間常發(fā)生戰(zhàn)爭。胡馬指襲擾內(nèi)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騎兵。⑥陰山:位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主題:

《出塞》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鑒 賞: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zhàn)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人從明月照關的景象寫起,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的月和關前面使用了秦時漢時兩個時間定語,這并不是說明月屬秦,關屬于漢,也并非實指秦、漢兩朝,其想表達的是防邊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漢,可見邊關憂患的歷史已經(jīng)十分悠久。接下來的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讓讀者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歷史上那些在邊塞戰(zhàn)役中可歌可泣的將士。這兩句詩,從整體上拉伸了全篇的時間感(秦漢)和空間感(萬里),營造出一種雄渾的意境和歷史的滄桑感。詩的后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由敘事轉為議論。長征未還,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長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漢逐匈奴,單于內(nèi)附。詩人借對前朝名將的懷念,表達了希望邊關能夠現(xiàn)固、國家安全與統(tǒng)一能夠實現(xiàn)的心情。

17、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郝玫辍"垩捍?,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zhì)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18、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注解與鑒賞

[注解]

①示兒:給兒子看。②元:同原,本來。③但:只是。④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這里代指中國。⑤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⑥乃翁:你們的父親。

鑒賞:

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

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19、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譯文

詩意: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時候才能罷休?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20、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zhì)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問題歸納:

1.由醉字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表達作者什么情感?醉字我看到茶樓聽曲的人入了迷,瞇著眼睛,隨著曲子搖著頭,在桌子上用手敲著節(jié)拍,翹著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裝點的精致的游船上飄出歌舞聲、劃拳聲、嬉鬧聲,還有隨風飄來的淡淡的香粉味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示兒》《題臨安邸》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處?兩首詩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風,收復失地,恢復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達的方式不同?!妒緝骸肥且员瘜懬?詩人在臨終時還在關心著國家的統(tǒng)一,希望兒子在家祭的時候把國家統(tǒng)一的消息告訴他?!额}臨安邸》以怒寫情,通過對統(tǒng)治者沉迷于驕奢淫逸的生活,無所作為的諷刺,表達渴望國家統(tǒng)一的感情。

21、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題臨安邸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題:

《題臨安邸》描寫了詩人對茍且偏安、一味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們的諷刺和憤慨,以樂景寫哀情,表達了詩人的憤激之情。

[注解]

①臨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郝玫辍"垩捍?,用于溫暖馥郁的風。④直:簡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開封

鑒 賞:

① 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山河如此美好。但這樣美好的山河,卻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的這一質(zhì)問,表現(xiàn)了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顧國計民生整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卑劣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22、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古詩三首之示兒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鑒 賞:① 人死之后萬事皆空,詩人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親眼看到祖國統(tǒng)一。從中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悲哀凄涼的心境。② 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囑咐兒孫不要忘記把喜訊告訴自己。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失地。

問題歸納

1.想象九州不同時社會是什么樣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時土地荒蕪,老百姓拖兒帶女背井離鄉(xiāng),房屋倒塌,路邊常常有餓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隨意揮動著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們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兒》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哪一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盡早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領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達感情的是 家祭無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氣是怎樣的?透過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國家安定,官員們挺胸抬頭,兢兢業(yè)業(yè),做事雷厲風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學;莊稼地里年輕人正在忙碌,莊稼長得茁壯 ,家里炊煙裊裊,雞犬相聞

2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長相思課堂筆記課后生字組詞

y:榆(榆關、榆樹、榆莢)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

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

24、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21課古詩詞三首之楓橋夜泊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作者簡介:

張繼,字懿孫,漢族,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主要作品:《楓橋夜泊》。

課文主題: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25、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其一)詩意理解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其一)詩意理解

浪淘沙(其一)

詩意:彎彎曲曲的黃河中裹挾的無數(shù)砂礫,隨同滔滔河水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沖洗和狂風簸蕩,從天邊一直來到這里。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飛上高空,飛向浩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26、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讀后感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之浪淘沙讀后感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fā)詩人豪邁氣概和奮發(fā)有為精神的詩篇。詩人以生動形象的筆調(diào)、高度的藝術想象、極大的熱情描繪了黃河的雄偉形象。

27、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之宿建德江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①作者簡介

孟浩然,唐代詩人。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②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途徑建德江時所作。當時,詩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詩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詩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邊上,正是日暮時分,新愁不禁涌上心頭。抬眼望去,遠處曠野中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親近。詩的前兩句直抒胸臆,客是詩人的自指,愁字則是這首詩的詩眼。夕陽西下、飛鳥歸林的黃昏時刻,也正是人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返回家中的時刻,而此時的詩人則只能在??堪哆叺拇线^夜,因此新的羈旅之情便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唐詩中鋪寫景物的名句,低和曠、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樹,此境此景,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亦襯托了詩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整首詩于輕淡處著筆,含而不露,韻味悠長。

28、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從軍行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從軍行

注釋

(1)從軍行:樂府舊題,內(nèi)容多寫軍隊戰(zhàn)爭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這里指甘肅省的祁連山。

(4)穿:磨破。

(5)金甲:戰(zhàn)衣,金屬制的鎧甲。

(6)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泛指當時騷擾西北邊疆的敵人。

(7)孤城:當是青海地區(qū)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8)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jīng)百戰(zhàn)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作者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賞析

《從軍行》總共有7首,我們今天學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兩句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同時又滲透了詩人王昌齡豐富復雜的感情:戍(sh)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金甲盡管穿到磨破了,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被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全詩表明了將士們駐守邊關的宏偉壯志。

29、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清明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我會寫:

符f(符號、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罷不能)

魂hn(靈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書、借錢)

酒jiǔ(白酒、紅酒、米酒)

何h(何時、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場)

兄xiōng(兄弟、兄長、師兄)

獨d(單獨、獨自、獨立)

異y (異鄉(xiāng)、異地、奇異)

佳ji?。压?jié)、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銀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書寫指導:

酒左窄右寬,與灑區(qū)別開來。

欲左寬右窄,右邊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寬,

獨部首是犭筆順是:撇、彎勾、撇。

異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問題歸納:

1、《元日》一詩寫出了怎樣的節(jié)日情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節(jié)日氣氛?

答:這首詩寫出了放爆竹、喝屠蘇酒、換舊符(貼春聯(lián))的節(jié)日情景,表現(xiàn)了一種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2、《清明》一詩描繪了這個節(jié)日怎樣的圖畫?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雨中問路圖,表現(xiàn)了作者哀傷的情感。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你們是怎么過這個節(jié)的?

答:寫的是重陽節(jié),外出的人登高望遠思念家人,在遠方想象家里的親人也在這一天登高望遠,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們這兒叫老人節(jié),給家里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過節(jié),人們會逛廟會,為老人祈福。

4、我國還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是什么樣的情景?

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七夕節(jié)元宵節(jié)人們掛上各種燈籠,會猜燈謎,煮元宵吃;端午節(jié)人們會做鏡糕、吃粽子、賽龍舟,門上插艾草、沙棗花等;中秋節(jié)一家團聚,烙月餅,看月亮

課后習題答案:

二、這三首詩分別寫的是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元日》這首詩寫的是春節(jié)。寫出了一片喜慶,人們放鞭炮、喝屠蘇酒、貼新對聯(lián)歡度春節(jié)的情景。

《清明》 這首詩寫的是清明節(jié)。描寫了清明節(jié)雨紛紛而下,人們吊唁親人,傷心欲絕。在外不能回家掃墓人想借酒澆愁,恰巧碰到牧童指點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首詩寫的是重陽節(jié),描寫了親人團聚,登高望遠,遙想家鄉(xiāng)兄弟們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30、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古詩三首馬詩課堂筆記本課知識點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nèi)杭愛山。

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即金絡頭,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走,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什么時候才能給它帶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立功勛呢?